2022年7月21日,《光明日報》頭版推出長篇報道《神山村三日》,引發(fā)熱烈反響。這篇報道獲得第三十三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報道團隊在神山村采訪調(diào)研中還發(fā)現(xiàn)一座紅軍烈士墓,并經(jīng)過艱難尋訪,確認了多名烈士身份。報道團隊在深入采訪調(diào)研中深切感受到“不負人民、人民不負”是神山村成功脫貧的深層動因,以學者的思辨,分析“小山村”對于“大時代”的鏡鑒意義,決定寫一部報告文學《神山星火》,并將稿酬悉數(shù)捐出,在神山村建一座烈士紀念碑。光明日報刊發(fā)《這副擔子,接過來挑下去……——寫在神山村“革命烈士紀念碑”落成之際》的報道,介紹了這一過程。
如果說,綠色是井岡山的主基調(diào),那么,經(jīng)過一場又一場春雨的滋潤,初夏的井岡山,已完全褪去了鵝黃的底子,被一層層一波波油綠疊成了一塊碩大無朋的碧玉。
碧玉懷抱里,井岡山茅坪鎮(zhèn)神山村烈士墓前那座新落成的赭紅色的高大的紀念碑,在五月的艷陽下,顯得分外耀眼奪目。
鏗鏘有力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在山谷回響。江西省委書記尹弘、光明日報社社長兼總編輯王慧敏緩步走到紀念碑前,仔細為花籃整理緞帶。隨后,人們一起向革命先烈三鞠躬。2024年5月14日上午,神山村“革命烈士紀念碑”落成儀式在此間莊嚴舉行!
一雙滿是褶皺、飽經(jīng)滄桑的手,輕輕地撫摸著紀念碑基座,年逾八旬的吳清娥老人眼中閃著淚花,喃喃自語:“親人啊,神山村的父老鄉(xiāng)親想念你們……”
人們一個個從紀念碑前緩緩走過,將手中的潔白菊花放在烈士墓前,以這種最純潔的方式,向那些為革命獻出生命的紅軍烈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這座紀念碑,銘刻著一段可歌可泣的革命史;這座紀念碑,傾訴著黨和人民的血肉深情;這座紀念碑,見證著老區(qū)兒女不屈不撓的跋涉精神;這座紀念碑,彰顯著共產(chǎn)黨帶領(lǐng)中國人民改天換地的磅礴力量!
英雄旌霜履血,神山百年嬗變。一座豐碑背后,是一段歷時兩年、感召無數(shù)人的紅色尋訪,是燎原星火輝映下波瀾壯闊的山鄉(xiāng)巨變,是光明日報與神山村之間的不盡情緣……
2024年5月14日上午,神山村“革命烈士紀念碑”落成儀式舉行。光明日報記者 孫金行攝/光明圖片
一篇書寫血肉深情的調(diào)研報告
2022年夏日,光明日報調(diào)研組第一次來到這個藏在羅霄山脈深處的小村莊——為書寫神山村脫貧之后的新面貌而來,為探尋這個昔日貧困村華彩蝶變的“密碼”而來。
這個只有200多口人的小山村,山陡溝深,交通閉塞,耕地緊缺——連產(chǎn)量很低的冷漿田都少得可憐……
世世代代,村民們面朝黃土背朝天,挖呀挖,刨啊刨,累彎了腰桿,汗?jié)窳撕掏?,卻一直未曾走出貧困的循環(huán)。
霹靂一聲震天響,工農(nóng)紅軍上井岡。從此,神山村的天亮了!“紅米飯那個南瓜湯,挖野菜那個也當糧,毛委員和我們在一起,餐餐味道香、味道香……”
“軍愛民,民擁軍,軍民團結(jié)如一人”“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瞧!哪怕“敵軍圍困萬千重”,最終,難逃“宵遁”。
是??!在軍民鑄成的銅墻鐵壁面前,國民黨軍的一次次進犯,怎能不一次次潰?。?/span>
新中國成立后,這個村和全國千萬個鄉(xiāng)村一樣,經(jīng)歷了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雄渾壯闊的歷程。
而今的神山村,已全面拭去了貧困的陰影,那一座座漂亮的二層小樓,那一輛輛嶄新的小轎車,農(nóng)家樂門楣上那別致的霓虹燈……無不講述著時代饋贈給人民的溫暖和幸福。
我們也帶著問題而來:這樣的變化是怎樣實現(xiàn)的?決定“神山變遷”的最深層力量又是什么?書寫神山村,對于助力鄉(xiāng)村全面振興究竟意義何在?
攜著滿腦子的“嘆號”與“問號”,調(diào)研組走田埂、進農(nóng)舍、浴晨露、沐晚風,和一個個村民碰頭打臉,用心去感知這塊紅色土地的脈動。
采訪過程中,一本“村民花名冊”始終陪伴著我們,由此,那一個個活蹦亂跳的形象走進了我們的生活。我們既和村民中總被關(guān)注的“典型代表”深入交心,也與那些很少出現(xiàn)在讀者眼前的“平凡人物”拉話敘常。他們的故事,讓“幸福神山”生動而具體。
走遍鄉(xiāng)野訪民生,扎根一線“捉活魚”。為體驗村里交通改善情況,我們沿著山道感受腳底板下的平坦舒展;為了解鄉(xiāng)村產(chǎn)業(yè)發(fā)展情況,我們走進農(nóng)家樂的后廚感受煙火氣、來到黃桃園聽村民細算“分紅賬”;為觀察文明鄉(xiāng)風建設(shè)成果,我們“潛入”干群互評會會場,“偷聽”那讓人“耳根發(fā)熱、心里透亮”的坦誠交流……
一次次促膝談,一場場院壩會,一段段肺腑言……漸漸地,盤桓在腦際的問題有了答案:神山村的過往、今天與未來,始終離不開黨的關(guān)懷與指引?!安回撊嗣?、人民不負”是神山村成功脫貧的深層動因。
是啊,村民們對黨、對習近平總書記,有著多么真摯的情感!你瞧,農(nóng)家小樓門前那火紅的對聯(lián):“翻身不忘共產(chǎn)黨,脫貧全靠習主席”;你聽,“點贊廣場”上那歡樂的歌聲:“打起攻堅戰(zhàn),過起新生活,唱起幸福歌,溫暖滿心窩”……
歷時月余、數(shù)次打磨,一篇12000余字的深度調(diào)研報告《神山村三日》見諸光明日報頭版頭條。報道推出后廣受好評,在第三十三屆中國新聞獎評選中,獲重大主題報道類一等獎。
一場賡續(xù)紅色基因的全國大行動
采訪中,調(diào)研組從一位老人口中得知一條線索:井岡山革命斗爭時期,神山村村民曾冒著生命危險將紅軍傷員藏在村里養(yǎng)傷,有七位重傷員因傷情不治被村民悄悄掩埋于村旁一處山丘上。
只言片語,讓我們多了一份責任感——過去只知道神山村是個“全紅村”,紅軍墓卻是頭一次聽說。
我們進一步挖掘,老奶奶吳清娥給出了佐證:“姆媽說過,當時村民們拿出各家最好的木板,偷偷釘成棺材下葬的……”
我們找到了那座山丘。一棵棵大樹如衛(wèi)兵般拱衛(wèi)在山體四周,無聲地守護著近百年前那一樁樁往事。
參加神山村“革命烈士紀念碑”落成儀式的群眾代表。光明日報記者 孫金行攝/光明圖片
我們將這一情況報告給井岡山有關(guān)部門,引起高度重視。
幾天后,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副館長饒道良告訴我們:“經(jīng)過實地探勘,并查閱《寧岡蘇區(qū)志》《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全史》等大量黨史資料,神山村這座墓,確證是一座紅軍烈士墓?!?/span>
于是,烈士忠骨終得重新安葬。
這些烈士來自哪里?姓甚名誰?他們有沒有家人?沒有人知道,也找不到任何文獻記載。
為烈士尋親,讓紅色血脈賡續(xù),是神山村村民的渴盼,也是我們調(diào)研組的愿望!隨后,光明日報社和井岡山有關(guān)部門聯(lián)合發(fā)起了“為神山村烈士尋親”活動。
報社組建了尋親專班,開通了24小時尋親熱線,在光明日報頭版開出了《提燈·為烈士尋親》專欄,持續(xù)報道尋親進展。光明日報所屬的所有報網(wǎng)端微屏,也都開通了尋親熱線、設(shè)立了烈士尋親專題。
我們和井岡山革命博物館等機構(gòu)的專家一起,鉆進史料庫、翻遍故紙堆,像大海撈針一樣,一點點“打撈”著相關(guān)史料,一步步縮小著尋找范圍。
獲取烈士確切信息的難度,遠超想象。因為時間已經(jīng)過去了90多年,距上一次全國革命烈士普查,也已經(jīng)過去近40年,第一手證明材料已經(jīng)很難找到,就連許多烈士的后人,也說不清楚自己先輩的事情。
尋親專班協(xié)調(diào)各個有關(guān)部門,首先從井岡山有姓名的15000多名烈士查起,進而不斷擴大搜尋范圍。尋親活動演化成了一場賡續(xù)紅色基因的全國大行動。
漸漸地,七位烈士犧牲的時間,被鎖定在1929年初的第三次反“會剿”戰(zhàn)斗中。根據(jù)這一線索,尋親專班重點從江西永新、永豐、銅鼓,湖南炎陵、安仁等地獲取了61209位烈士的基本信息,展開全面排查。隨著尋訪不斷深入,有可能的烈士姓名從幾萬個縮小到200多個。
尋親專班決定:對這200多位烈士的后代逐一進行走訪!于是,一場翻山越嶺、走村串戶歷時4個多月的尋訪,艱難而執(zhí)著地展開了。在聆聽了無數(shù)個英烈忠魂的動人故事、一次次流下感動的熱淚之后,姓名從200多人,縮小到了十余人。
離目標似乎越來越近,進一步排查的難度卻越來越大。怎么辦?尋親專班求助最先進的科技手段——DNA檢測。
然而,事實證明,DNA檢測難度之大,同樣超出想象。由于烈士犧牲時間太長、戰(zhàn)爭年代掩埋條件較差,殘存的遺骨早已渣化。精心提取的檢材被送到公安部物證鑒定中心檢測,初次檢測沒有得出有效信息;第二次檢測,測出了一些DNA片段,卻仍未達到理想程度。
是知難而退就此收手,還是克服困難繼續(xù)進行?光明日報將尋親進展和遇到的瓶頸,通過有關(guān)渠道向中央領(lǐng)導和有關(guān)部門反映,得到全力支持。經(jīng)過不懈努力,DNA檢測,終于有了結(jié)果!
前期通過文獻研究和實地走訪尋找到最有可能的烈士親屬,被列入了第一批DNA比對對象。尋親專班立即趕赴江西蓮花縣,湖南平江縣、茶陵縣等地,對這些比對對象進行血樣采集。與此同時,DNA檢驗數(shù)據(jù)也被錄入全國DNA數(shù)據(jù)庫,進行全國范圍的“拉網(wǎng)式”比對……
經(jīng)過史料查證、DNA比對“雙管齊下”,重大突破接連而來——
2023年8月,首位烈士身份得以確認,他就是湖南茶陵籍紅軍烈士黃渭波。
黃渭波生前為江西省寧岡縣茨坪蘇維埃政府秘書。隨之揭開的,是一段“一門三忠烈”的紅色往事——黃渭波的父親黃道宏、哥哥黃渭濤也都是革命烈士!
黃渭波犧牲時,新婚不久的妻子已經(jīng)懷有身孕。直至犧牲,黃渭波都未能見到女兒一面……
2023年8月5日上午,有關(guān)部門在神山村烈士墓前為黃渭波的外孫陳銀洪舉行了認親儀式——仗劍出鄉(xiāng)關(guān),血染井岡山;杳蹤近百年,今日終“團圓”。
不久,第二位烈士何連鈺的身份也得到了確認。
出生于江西遂川的他,1928年1月,與父親何榮達一起參加了遂川赤衛(wèi)隊。第三次反“會剿”期間,在黃洋界哨口身中數(shù)彈,被轉(zhuǎn)移至神山村養(yǎng)傷,不久壯烈犧牲。
如今,尋親活動仍在繼續(xù)。值得期待的是,第三位、第四位烈士的身份也已在核實過程之中。
一次欣見“大神山”的回訪
這些年,我們始終關(guān)注著神山村的發(fā)展變化。
2023年8月,調(diào)研組再次扎進神山村。所見所聞,是那樣的親切,又是那樣的“新鮮”。一切,都在生機勃勃地發(fā)展著、變化著、生長著、驚艷著——
我們看到,產(chǎn)業(yè)發(fā)展更“火”了。山間“長”出了浪漫的“樹屋”“蛋屋”,那是新引進的旅投公司建設(shè)的特色民宿;農(nóng)家樂忙著提質(zhì)升級,拆掉老電扇添置變頻空調(diào),告別“煙霧山莊”裝上抽油煙機;農(nóng)產(chǎn)品加工廠的生產(chǎn)線上,精深加工產(chǎn)品越來越多;綠意盈盈的茶田里,蕩漾起“茶情茶韻茶文化”。
我們看到,干部干勁更足了,群眾心氣更高了,鄉(xiāng)風更加文明了。在鄉(xiāng)村振興的大道上,擺脫貧困的神山人,又開始了一場新的沖刺!
我們也看到,“躬身爬坡”的神山村,難以避免地遇到了新問題。譬如,神山村產(chǎn)業(yè)的層次還不高。怎么延長產(chǎn)業(yè)鏈條、提升產(chǎn)業(yè)質(zhì)量?發(fā)展旅游,既要考慮當前又要謀及長遠,在環(huán)境承載量有限的情況下,怎樣才能做好“山水文章”?……
好在,經(jīng)過市場風風雨雨的神山村人,已有了清醒的認識,用村干部的話說:“越是發(fā)展勢頭好,越要加把勁;上坡,就得彎著腰不停往前邁。絲毫停不得歇不得,一停一歇,就會往下出溜!”
更讓我們欣喜的是:神山“星火”正在贛鄱大地燎原。賡續(xù)血脈學神山,因地制宜趕神山,突出特色超神山。一個又一個“新神山”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xiàn)。于是,我們推出了第二篇調(diào)研報告——《神山“星火”正燎原》。
一部中國鄉(xiāng)村百年變遷史
至此,我們腦中已積累了大量的“神山故事”,心靈也深受觸動。
探尋神山村百年嬗變的“密碼”,給了我們這樣的啟示: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們,正是用井岡山毛竹做的扁擔,挑著關(guān)系著全中國人民命運的重擔,從井岡山出發(fā),走過漫漫長路,一直挑到北京城。革命永遠無窮期!而今,新一代的領(lǐng)導人,正接過這副重擔,帶領(lǐng)十四億中國人民健步向前……
這一啟示,讓我們深深感到,僅靠有限的幾篇報道去反映這一重大主題,遠遠不夠。于是,我們決定寫一部報告文學,詳盡講述神山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讓更多人走進這個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村莊,徜徉在它近百年的風雨歷程中,觸摸中國鄉(xiāng)村發(fā)展的脈動,感悟紅色血脈的傳承,堅定奮力前行的信心。
這是一場嘔心瀝血的長途跋涉:深入采訪、遍查史志、探賾鉤沉、精心構(gòu)思、挑燈鏖戰(zhàn)……我們進入歷史深處,以撰寫史志的嚴謹,去考索這塊土地上走過的每一個腳?。晃覀円詫W者的思辨,去揭示“小山村”對于“大時代”的鏡鑒意義;我們運用文學筆法,去塑造一個個性格鮮明、骨肉豐滿的人物。一場又一場頭腦風暴,一遍又一遍精雕細刻,一本近二十萬字的報告文學《神山星火》終于付梓,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為了銘記先烈,光明日報《神山星火》寫作團隊決定將稿酬悉數(shù)捐出,在神山村建立一座烈士紀念碑。
一座傳揚不朽精神的豐碑
五百里井岡,處處感人故事鑄就;神山村紅色歷史的發(fā)掘,為井岡故事再添新的一筆。
在神山村紅軍忠魂埋骨的小山丘前,無名野花靜靜綻放、修竹蒼松風中搖曳。尋親活動開展伊始修筑而成的烈士陵墓,已經(jīng)成為意蘊深長的紅色地標。
不管雨雪風霜,這座墓前,總是那樣整潔有序!一束束鮮花、一盤盤祭品,那是村民們自發(fā)獻上的哀思與敬意;常有游客來這里駐足、鞠躬,那是一個民族對于自己英雄的尊崇與追緬;總有黨員們專程趕來宣誓、祭奠,那是紅色基因的傳承與賡續(xù)。
而今天,一座由光明日報寫作團隊捐建、井岡山市委市政府襄贊的“革命烈士紀念碑”,巍然聳立在紅軍墓前。這座豐碑,傳揚著神山英烈的不朽精神,見證著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人民從勝利走向勝利的輝煌歷程,昭示著中國未來光明燦爛的壯麗前景!
神山村“革命烈士紀念碑”銘文全文。光明日報記者 孫金行攝/光明圖片
紀念碑基座上,鐫刻著這樣一段銘文:
井岡嶠嶠,茅坪滔滔;紅旗漫卷,山河妖嬈。休謂無名,昆裔競翱;安兮精魄,玉宇澄皓!
勞罕 于甲辰年清明
延伸閱讀:神山村三日(《光明日報》2022年07月21日01版)
車駛?cè)刖畬降闹窈#闳缫活^扎進了碧浪之中。蒼勁挺拔的修篁無涯無際,放眼都是青翠的綠!
山勢起伏,山路蜿蜒,水泥山道如同一條白色緞帶在林間繞來繞去,把一個個山的皺褶綴了起來。過了黃洋界,眼前豁然開朗,劈面跳出一個山?jīng)_,一排排錯落有致的房舍散布在山間臺地上。
房舍前后是一塊塊壩田,有的種著桃樹——已經(jīng)泛紅的桃子壓彎了樹枝;有的種著蔬菜——冬瓜披著白紗,茄子穿著紫袍,辣椒像一盞盞紅艷艷的小燈籠;而山巒間的茶園,蕩著一層白霧,于是,枝葉上便鍍了一層奇異的奶油色。
暮色四合時,我們終于到達了此行的目的地——井岡山市茅坪鎮(zhèn)神山村。
神山村全貌 光明日報記者 孫金行攝/光明圖片
神山村“點贊”雕塑 光明日報記者 孫金行攝/光明圖片
神山村一隅 光明日報記者 孫金行攝/光明圖片
初識神山村
這是個不大的村落。在重巒疊嶂的五百里井岡中,屬于偏僻中的偏僻者。因為偏僻,人跡罕至,適合神仙隱居修行,所以被稱為“神山村”。直到今天,全村只有70戶人家,241口人。
奇嶺陡立,空間逼仄,人均不足五分冷漿田。而聳峙的群峰,阻斷了山民與外面世界的聯(lián)系,眼前除了山還是山。日出日息,盡管老少爺們沒日沒夜地在地里反復挖刨,但是,一直走不出貧困的循環(huán)。
長期以來,說起神山村,村外的人連連搖頭。而“好女不嫁神山郎”這句歌謠,又讓本村多少精壯漢子臊眉耷眼。
而今的神山村,卻成了四鄰八鄉(xiāng)有名的富裕村,還戴上了“全國鄉(xiāng)村治理示范村”“全國鄉(xiāng)村旅游重點村”“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等一頂頂桂冠。
探尋神山村驚天嬗變的密碼,是我們此行的目的。
我們住在村民彭夏英家里。木板床,水泥地面,兩層小樓陳設(shè)雖然簡單,但收拾得干干凈凈。躺在床上,透過窗欞,可看到滿天的星斗。屋后的溪溝里,青蛙不知疲倦地叫著。吹進屋里的風,帶著山野花草沁人心脾的清香。
山村的夏夜,讓記者興奮難眠,索性出門走上一遭。
星光點點,山道彎彎,除了偶爾幾聲狗吠,周遭是那樣的寧靜。勞作了一天的人們,大多已經(jīng)歇息了。
山腰一戶人家,還亮著燈光。記者便循光而去。離房子還大老遠,就聽到一陣陣歡笑聲。
堂屋里,老老少少一群人,圍桌而坐。一個面容清癯、稍稍謝頂?shù)闹心耆苏d奮地講著什么。
跨進門去,道明來意,大家熱情地給記者讓座。中年人用手理一下有些凌亂的頭發(fā),謙和地沖記者笑笑:“正給村里后生擺古嘞……”
交談中知道,中年人叫賴福洪,他給后生們講的是當年紅軍的故事。刨根究底,記者理清了神山村的“紅色根脈”:井岡山斗爭時期,這里曾是紅軍的大后方,紅軍的藥庫、被服廠、造紙廠都設(shè)在這里。毛澤東、朱德、彭德懷等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都曾在村里住過。
“我家老房子的墻上,還有彭德懷寫的標語,幾個毛筆字有勁得很,記得是‘打土豪分田地’。我家隔壁,是賴家祠堂,新城戰(zhàn)斗時,幾十個紅軍傷病員就安置在這里。屋里躺不下,連走道里都擺滿了擔架。”賴福洪說。
“聽我奶奶說,朱德在我家住時,每天一大早,就把缸里的水挑得溜滿。想讓朱軍長歇口氣,可是怎么攔都攔不住?!绷硪粋€身量不高的中年人插話。
“我爺爺給紅軍造紙,彭德懷一有空就過來幫忙。臟活累活搶著干?!币粋€叫賴福橋的村民,搶過話頭。
“我伯公賴章達懂醫(yī)道,毛委員、袁文才親自上門,請他去給紅軍瞧病?!辟囍俜颊f。
“村里又有哪一家沒和紅軍打過交道唦!全村的青壯年,都為紅軍送過軍糧。就說那一次黃洋界保衛(wèi)戰(zhàn)擺的三十里竹釘陣,連婦女、細伢都參加了削竹釘……”這位插話的村民嗓門又脆又亮。
“對了,我家門口往前幾十米的地方,還埋了七位紅軍烈士呢!”賴福洪說,“記者同志,我們村和共產(chǎn)黨的感情可不一般呢。不光是戰(zhàn)爭年代,你幫我,我?guī)湍?,血肉情深。就是現(xiàn)在,我們和共產(chǎn)黨也打斷骨頭連著筋呢!今天能過上好日子,那不全是托了共產(chǎn)黨的福嘛!你知道嗎?習總書記來過我們村嘞!看見山頂那個‘大拇指’雕塑了嗎?講的就是,新一代領(lǐng)導人和我們村民的感情……”
賴福洪帶記者來到院外的空地。循著他的手指望去,但見前方山頭上:射燈照射下,一個高高挑起的“大拇指”直指夜空。曠野星光的映襯下,“大拇指”分外奪目……
第一日
天才麻麻亮,樓前板栗樹上,鳥兒已經(jīng)喧噪起來。夾雜著幾聲高亢的雞啼。
記者迫不及待來到了村頭。攢著花香、草香、泥土香的空氣一股腦地往鼻腔里鉆,沖得記者連打幾個噴嚏。一縷又一縷白云在村舍四周的山頭上溜達,一鉤彎月尚未褪去,躡手躡腳躲在云彩的后面。
好幾處農(nóng)舍的屋頂上,已有炊煙裊裊升起。
村頭的茶田里,已有人在勞作了,有的揮動鋤頭在除雜草,有的蹲下身子在覆壓地膜,還有的挽著褲管埋頭修補田畔的排水溝……
茶田邊上,是一個黃桃園,即將成熟的黃桃綴滿了枝頭。一位老人正在園子里忙活。老人似乎在哪里見過?
“老人家,您貴姓?看著面熟啊?!?/span>
老人欠起身,拍拍手上的泥土,露出淳樸的笑臉:“莫不是電視上見過我嘍?”
“那個在電視里給總書記點贊的人,是不是您老人家?”
老人很得意,使勁點了點頭:“走,屋里去。我最喜歡給人講這一段?!?/span>
老人介紹說,他叫彭水生,今年81歲了,曾經(jīng)當過村里的支部書記。
老人的家,離桃園不遠,一座白墻黛瓦的贛南民居依山而建,墻壁、門窗粉刷一新。大門很氣派,門兩邊掛著一副對聯(lián):“歲月逢春花遍開,人民有黨志登天?!倍顷柵_上,掛著一幅巨大的牌匾,上面寫著:“神山老支書農(nóng)家菜”。
坐在老支書門前的臺地上,喝著清香的新茶,聽老人興致勃勃地回憶神山村那一段段往事。
“你呀,不錯嘞!”
說起以前的神山村,老支書并不諱言:“窮得人心焦嘞!家家就那么塊巴掌大的田,糊飽肚子都費勁。誰不想過好日子?鄉(xiāng)親們只能打這滿山毛竹的主意。砍毛竹去賣,可不是誰都能干的營生。為啥?沒有路!上山下坳只有那條坑坑洼洼的黃泥小道。那時候家家都窮,人人都是趿拉雙破草鞋來來回回‘磨腳板’。我當村干部,少不了去集上為大伙買農(nóng)資,多想買一雙解放鞋撐撐門面,可買不起??!人家這樣說我們神山村,‘麻雀飛過不落地,挑夫進村不伸手’。那年頭,村里的壯勞力都外出討生活了,只剩下些婦女、孩子……”老人的語氣頗有些感傷。
這時,一個四十多歲的婦女荷鋤從這里經(jīng)過。彭水生喚住了她:“艷霞,你給記者伢說說你嫁過來那辰光的事兒?!?/span>
胡艷霞倒也沒有推辭,寒暄了幾句,便坐下來落落大方地講起來:“明年,我嫁到這個村就20年嘍。記得頭次來,可把我嚇壞了,土坯房,泥巴路,一腳踩下去,淤泥能沒了腳面。要不是我家那口子,人老實,模樣也還行,哼!誰愿意嫁到這里來。記得結(jié)婚那天,落了雨,村里沒有車行道,我穿紅著綠走了六七里地,可惜了那身新嫁衣啊,滿身都是泥點子。吃酒席的時候,外面歡天喜地熱熱鬧鬧,我卻躲在屋里抹眼淚。只能自己勸自己,熬吧,熬熬吧!”
胡艷霞和彭水生都把今天的好日子歸結(jié)于黨的脫貧攻堅政策和習近平總書記的關(guān)懷。說起2016年2月2號那天發(fā)生的事,至今仍讓他們激動不已。
“那天,正是農(nóng)歷小年。連著幾天雨夾雪,山里氣溫低,路上檐下都結(jié)了冰,地上厚厚一層霜皮。我們做夢都沒想到,在這樣的天氣,習總書記來到了我們村!”彭水生兩眼炯炯放光,“習總書記對老百姓,那是真心的好哇!走了一戶又一戶,問大家糧食夠不夠吃,住房夠不夠暖,年貨購置得怎么樣,發(fā)展生產(chǎn)有什么困難……他問得好細哦,聽得好認真哦。他還來到灶房間,看看鍋里煮的什么;走進農(nóng)民的茅房,看看是不是仍在用旱廁……我就想,總書記日理萬機那么忙,還這么惦念咱山里人,在和總書記握手時,不由得脫口而出,‘你呀,不錯嘞!’說完,我翹起左手大拇指,給總書記點了個贊??倳浡犃?,拍著我的手背哈哈大笑?!?/span>
“多多創(chuàng)新,把產(chǎn)業(yè)做大”
講起那天總書記在村里的動人場景,神山村的鄉(xiāng)親們,每個人都有說不完的話。
左秀發(fā),當時還是貧困戶。見總書記向他家走來,他帶著老伴彭冬連、小孫孫左偉波歡天喜地迎了上去。
總書記緊握兩位老人的手,噓寒問暖。然后又俯下身親切地問左偉波上幾年級了,學習怎么樣??倳浤贸鲆粋€書包,送給左偉波,勉勵他好好學習。
左秀發(fā)家門口的空地上,幾個村民正在打糍粑??倳涀哌^去,饒有興致地觀看起來。
他親切地問:“要打多久?”
有村民回答:“要打十多分鐘。”
“我能不能打兩下?”總書記征詢村民們的意見。
接過木槌,一下、二下、三下……總書記打了十一下!
回憶起當時的場景,左秀發(fā)說:“總書記打得那樣沉穩(wěn),每次都正中‘靶心’,一看就是‘會家子’!”
這時,左家的屋子里,傳出一陣“嗡嗡”的機器響。左秀發(fā)向總書記解釋:“我兒子正在做竹器加工呢?!?/span>
“走,看看去。”總書記隨大家一起向屋里走去。
屋里,左秀發(fā)的大兒子左香云正在用電腦給竹筒雕花。看到總書記進來,慌慌張張站了起來。總書記用眼神示意他,繼續(xù)手中的活計,親切地問他都能加工哪些產(chǎn)品,銷路如何。
左香云一一作了回答。總書記肯定了他立足本地資源,加工增收脫貧的做法,希望他多多創(chuàng)新,把產(chǎn)業(yè)做大。
“干部都是人民勤務員”
離開左秀發(fā)家,總書記把目光投向山頭上那座孤零零的房舍:“那戶人家離村子比較遠,過得怎么樣?看看去?!?/span>
女主人彭夏英正系著圍裙在鍋臺邊忙活呢。見有客人來,她抬起胳膊揩把臉,當看清眼前站的竟是總書記時,驚訝得合不攏嘴,半天才醒過神來,使勁在圍裙上揩了個手,猛地上前攥住了總書記的手:“習主席,真的是您呢?!”
總書記拉過一條板凳,招呼彭夏英和她的丈夫張成德坐下,和他們聊起了家常。問他們生活有什么困難,當?shù)卣惺裁捶鲐氻椖?。見桌子上,擺著一個電視機,總書記問:“能收幾個臺?”彭夏英回答:“裝了村村通,能看50多個?!薄靶盘栐趺礃??”總書記邊說邊拿起遙控器試了試。
看墻上掛著“光榮之家”的牌子,總書記問張成德:“你當過兵?”
有些緊張的張成德趕緊站了起來,搓著手點了點頭。
“坐下,坐下。”總書記和藹地笑著,“你在哪里當?shù)谋???/span>
“在西藏阿里?!?/span>
“當了幾年?”
“八年?!?/span>
“噢!西藏,那是個艱苦的地方啊。”總書記和顏悅色地朝張成德連連點頭,感謝他對國家的奉獻。
起風了,西北風刮得屋外的樹梢嗚嗚作響。風從窗縫、墻縫里鉆進來,屋里墻上的招貼畫也發(fā)出了唰唰的響聲。
總書記站起身來,仔細地到每個房間看了看,還用手輕輕敲了敲墻壁。他的臉色有些凝重,囑咐陪同的當?shù)馗刹浚骸吧缴巷L雪大,溫度低,村民們土房子的質(zhì)量還需要提高呀。你們研究研究,看怎樣幫助大家改造一下?!?/span>
離開前,總書記又仔細看了看墻壁的厚度。彭夏英知道,總書記還是有些不放心——擔心這土房能不能遮風擋雨。她趕忙說:“總書記,您盡管放心,現(xiàn)在我們的日子越過越好嘞。您給全國人民當家當?shù)煤?,老百姓感到很幸福吶?!?/span>
“我們國家是人民當家作主,包括我在內(nèi),所有領(lǐng)導干部都是人民勤務員……”總書記語重心長地說。
那一刻,彭夏英感動得說不出話來。
“脫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了解了村里的大致情況后,總書記和當?shù)馗刹總円黄痣嬅撠氈摺?/span>
對村民的住房問題,總書記尤其重視。他拿起村居改造的設(shè)計圖仔細推敲,不時追問細節(jié)。
他仔細聽取了縣鄉(xiāng)兩級對壯大集體經(jīng)濟、產(chǎn)業(yè)化規(guī)模經(jīng)營、延伸產(chǎn)業(yè)鏈條、“兩不愁三保障”等方面的打算,并提出了指導意見。他說:“要精準扶貧,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生活好的,要過得更好;生活還有一定困難的,要克服困難,走上富裕之路。脫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時任茅坪鄉(xiāng)黨委書記蘭勝華向總書記詳細匯報了神山村實施的“紅藍黃”精準扶貧舉措——“紅卡”為特別貧困戶、“藍卡”為一般貧困戶、“黃卡”為2014年已經(jīng)實現(xiàn)脫貧的貧困戶。針對“三卡”戶,采取分類扶貧政策。
總書記把所有“紅卡”戶的檔案認認真真看了一遍,詳細地詢問了每個家庭的具體情況,了解了鄉(xiāng)村兩級都采取了哪些因應之策,他叮囑蘭勝華:脫貧攻堅越是到了最后關(guān)頭,越是不能松勁;對紅卡戶這樣的重點人群,要給予重點幫扶。確保脫貧,關(guān)鍵在于扶貧措施的“精準”。
蘭勝華表態(tài):“請總書記放心,我們有信心,有決心,把神山村的精準扶貧工作抓好,讓神山村和全鄉(xiāng)人民一道在今明兩年摘帽脫貧,讓人民過上更幸福的日子!”
車子就要啟程了,總書記還在凝望山坳里的村舍和遠山近嶺勁挺的青松。隨后,他的目光在當?shù)馗刹康哪樕弦灰获v留,再一次殷殷叮嚀:“希望大家繼續(xù)努力,團結(jié)帶領(lǐng)鄉(xiāng)親們把村里的事辦好。讓老人們過得越來越安心,讓孩子們好好成長?!?/span>
……
結(jié)束當天的采訪,已是深夜。一整天,記者都沉浸在感動之中,感動著總書記的人民情懷,感動著廣大群眾的不懈奮斗,感動著共產(chǎn)黨與人民群眾的血肉深情。記者的腦海中,驀然閃過作家袁鷹在《井岡翠竹》中說過的那段話:“我們的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們,正是用井岡山毛竹做的扁擔,挑著這一副關(guān)系著全中國人民命運的重擔,從井岡山出發(fā),走過漫漫長途,一直挑到北京城?!?/span>
而今,新一代的領(lǐng)導人,正接過這副重擔,帶領(lǐng)十四億中國人民健步向前……
第二日
窗外,先是傳來幾聲布谷鳥的清唱,接著,就聽到無數(shù)的鳥兒也匯入了這個清晨大合唱。合唱聲越來越激越,越來越雄渾,這些勤快的鳥兒,似乎不把萬物喚醒不善罷甘休。
在鳥兒的合唱聲中,記者迎來了神山村的第二個黎明。
眼見為實。昨晚睡前,記者已打定了主意:想通過自身的切身感受,來體悟神山村這些年的變化。
昨天采訪中,很多村民談到,神山村已經(jīng)結(jié)束了“行路難”的歷史。今天,記者特意換了雙合腳的旅游鞋,要用腳底板“親近”出村的山道。
人人走上了“幸福路”
從村里的黨群服務中心那座樓出發(fā),記者沿著水泥鋪成的路面,直管往前走。一公里、三公里、五公里……記者已是一身透汗,那條可容兩輛車并行的平整道路還在往前延伸,最終和一條通衢大道連成了一體。
昨天,老支書彭水生告訴我們,2016年年底,進村的道路,從3米拓寬到5米,不但全部硬化,還裝上了護欄?,F(xiàn)今,甭說小車,50人的大巴都可以直接開進村。
記者折回了村里。大街小巷的路面,絲毫不遜色于城市的高檔小區(qū)。村子中央的主干道,還實現(xiàn)了人車分流——一圈朱紅色木板鋪設(shè)的棧道,環(huán)繞著展闊的車行道,行人在木棧道上行走,愜意又安全。
在村東頭,滿頭華發(fā)的村民羅桂堂正倚著欄桿往魚塘里撒新鮮青草。說到路,老人臉上笑開了花:“不敢信!家門口也能聽到喇叭響嘍!前些年,我在60里外的東上鄉(xiāng)工作,每周往返一次。深夜兩點摸黑出發(fā),緊趕慢趕,早晨八點才能趕到。路上常碰到蛇,手里攥根棍子,見了就打?,F(xiàn)在和過去比,是天上地下。我和老伴一人買了輛摩托,去哪里,小旋風一樣!”
這時,現(xiàn)任村支書彭展陽正好走了過來。他接過羅桂堂的話茬:“從小在村里長大,哪個不曉得沒路的苦?沒有黨的關(guān)懷,哪有這條路??!總書記說到脫貧、鄉(xiāng)村振興,總會強調(diào)路的重要。比如,‘改一條溜索、修一段公路,就能給群眾打開一扇脫貧致富的大門?!@話說得多好啊!我記得牢牢的?!?/span>
“嘀嘀嘀”,一輛藍色三輪小貨車沿著硬化路從山上開了下來。
“去拉毛竹了?今天跑了幾趟?”彭展陽和開車的村民打著招呼。
司機從駕駛室里探出頭,咧嘴一笑,伸出三個指頭。
“這趟拉了多少?”
“60多根吧。”
看著遠去的小貨車,彭展陽發(fā)起了感慨:“過去運毛竹,靠人背肩扛。一天運五六根,晚上骨頭就像散了架。你看看現(xiàn)在?”
家家住上了“安樂窩”
太陽越升越高,嗓子也焦渴起來。記者就近走向一幢掛著“神山人家”牌匾的“農(nóng)家樂”討水喝。
女主人黃甲英擱下手中正在擇的豆角,熱情地給記者倒了水:“山泉燒的,甜著哩!”
記者邊喝水邊打量著這座窗明幾凈的房舍:“大媽,村里的房子都不錯??!”
黃甲英有些得意:“比起以前,真是好了不止十倍了,看著、住著都舒心?!?/span>
不等記者問下去,老人便說起了從前的辰光:“前些年,家家住的都是土坯房,那種老瓦片擋不了風也擋不了雨,碰上雨天,天上大雨,屋里小雨。門前屋后,流著黃湯子,到處泥窩子,出門呲溜打滑,哪次下雨不跌上幾跤?”頓了半晌,她才回過神,接著說:“現(xiàn)在你看,房搞得結(jié)結(jié)實實的,坪鋪得平平整整的?!?/span>
院子里的樹上,幾只鳥歡快地叫著。明媚的陽光透過窗子,柔和地灑在客廳的地上。黃甲英說:“瞧!前些日子,又鋪了水磨石地板,做了吊頂……”
“聽說,村里的旱廁都改成了水沖的。你家呢?”
“在那邊,你們?nèi)タ?!?/span>
記者循著她的手指,拉開了那扇廁所的門:五六平方米的小房內(nèi)鋪設(shè)著瓷磚,蹲便器、廢紙簍、水桶等一應俱全,用腳一踩閥門,“嘩”的一聲,蹲便器被沖得干干凈凈。
中午吃飯的時候,記者和村支書彭展陽聊起了民居改造的事兒。彭展陽說:“總書記那次來,最惦記的事情之一,就是群眾的住房問題。這幾年,村里一直在抓‘安居工程’。我們采取的措施是,政府補一點、群眾出一點、社會捐一點、扶貧資金給一點、銀行貸一點。先后籌措了300多萬元。怎么改造?我們充分尊重群眾的意見,一戶戶訪,一家家談,拿出了幾套改造方案請村民們選。最后決定,在保持房屋結(jié)構(gòu)的基礎(chǔ)上加固維修,舊房變新房?!?/span>
彭展陽拍了拍身邊的墻面:“結(jié)實著呢!我們在墻里面加了鋼筋,外頭再用鋼絲網(wǎng)扣住。屋頂?shù)耐咂踩珦Q上了又防雨、又抗風、又環(huán)保的新型建筑材料?,F(xiàn)在,就是下瓢潑大雨,刮八級大風,也不會有任何問題。家家住上了‘安樂窩’?!?/span>
戶戶捧起了“聚寶盆”
這天下午,歇晌起來,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罩上了烏云。黑壓壓的云朵,在山坳上空奔來突去。云,招來了風。一陣緊似一陣的大風,吹得竹葉嘩嘩作響。
在村道上,記者和村民黃翠英差點撞個滿懷。
她嘴里說著“對不起”,繼續(xù)匆匆往前趕路。記者問她,馬上要下雨了,為啥還要外出?她說,黃桃就要熟了,這時候刮大風下大雨容易把桃子吹落,她要去黃桃園看看。
記者和她一起來到了果園,一邊幫她檢查果子套袋情況,一邊和她聊天。
這位個頭不高、面容清秀的大姐告訴記者,果園的收成,關(guān)系著村里許多人家的利益?!拔乙灿蟹菽兀∮泄蓹?quán)證,每年都分紅。”
不一會兒,又趕來幾位村民。村委會副主任黃曉蘭給大家分了工,有的用竹竿加固樹干,有的檢查套袋。
黃曉蘭告訴記者:“桃園經(jīng)營到這一步,真不容易!搞產(chǎn)業(yè),誰不想?以前也有村民零零碎碎搞過,可是大家東一榔頭、西一棒槌,始終搞不起來??倳浤谴蝸?,指示大家搞產(chǎn)業(yè)化。我們一下子開竅了,組織農(nóng)民成立了黃桃合作社。接著,又成立了茶葉合作社?!?/span>
“農(nóng)產(chǎn)品生產(chǎn),銷售很重要。銷售渠道不暢,再好的產(chǎn)品,也賣不出好價格。成立合作社,是抵御市場風險、解決銷售難的法寶。搞合作社,可不是吃大鍋飯,而是通過統(tǒng)一管理,系統(tǒng)培訓,讓村民們成為現(xiàn)代化的職業(yè)農(nóng)民。就像總書記期望的那樣:‘愛農(nóng)業(yè)、懂技術(shù)、善經(jīng)營’。”黃曉蘭掰著指頭算起了收支賬:“全村460畝黃桃、200畝茶葉,政府為每戶籌措股金2.2萬元,每年分紅5000元左右。村民跟著技術(shù)員學種養(yǎng),如果愿意給合作社‘打工’,每天還能賺120元‘日薪’?!?/span>
黃曉蘭介紹,市里專門派了駐村科技特派員,傳給村民種果采茶的各項技藝。村里有個“明白人”,勝似有個“活財神”。在“明白人”的帶動下,村民們也都“明白”了起來。神山人總結(jié)了村產(chǎn)業(yè)發(fā)展的“四化”經(jīng)驗:種植“生態(tài)化”,加工“深層化”,銷售“品牌化”,渠道“平臺化”……
“再往后啊,咱神山村人的日子,那是冰糖加蜂蜜——甜上加甜。農(nóng)產(chǎn)品深加工廠已經(jīng)在建啦!就在茅坪,2800平方米。我去看過好幾次,人家說,今年就能投產(chǎn)!我們的黃桃也在電商平臺上賣得火熱。”黃曉蘭從口袋里掏出手機,打開直播網(wǎng)站,“你瞧,秒空!”
記者看到,一條條火箭似的彈幕在黃曉蘭的手機屏幕上飛來飛去,短短一分鐘,“神山黃桃”就賣出了200多斤……
政府織起了“保障網(wǎng)”
夏日的天,小孩的臉。剛才還烏云密布,狂風大作,傍晚時分,天卻一下子放晴了,烏云躲得沒了蹤影,風也柔和起來。
晚飯后,不少人家,坐在門前的臺地上搖著蒲扇乘涼。
胡玉保老人家的臺地旁,幾棵木槿花開得正鬧,晚風送來縷縷幽香。老人正躺在竹椅上,和幾個鄉(xiāng)親聊天。記者參加了進來。
問起身體狀況,老人說:“人上了年紀,毛病也就多起來了,高血壓、心臟病、痛風……好幾種呢!”也許是怕記者擔心,老人緊接著說:“虧得有了‘綠本本’,添病沒添負擔?!?/span>
見記者不明白,老人進屋拿出了個小薄本:“這是政府發(fā)的。有了這個‘綠本本’,一個月300多塊的藥錢,自己只花60塊!”
記者接過一看,這是井岡山市醫(yī)療保障局發(fā)的“門診特殊慢性病種醫(yī)療保險證”。
說到“綠本本”,一起聊天的村民賴志鵬來了精神:“這‘綠本本’,頂大事呢!我得過肺病,動過手術(shù),需要長期吃藥,藥費攢起來可是很嚇人的一筆呦!政府專門針對脫貧戶制定了優(yōu)惠措施,絕大部分藥費都給報銷了?!?/span>
賴志鵬意猶未盡:“對于咱貧困戶,政府啥都替咱考慮到了。就說我女兒上學這件事吧,為了減輕我家的負擔,政府把我女兒保送到了吉安衛(wèi)校。上學期間,還為孩子報銷四次往返路費。畢業(yè)后,又給安排了工作,分配到神山村衛(wèi)生所?!?/span>
這個當口,忙完了一天工作的茅坪鎮(zhèn)黨委書記李曉峰來村里看望記者,也加入了我們的聊天。
他說:“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是總書記反復強調(diào)必須解決好的問題。市里建立了五道保險——合作醫(yī)療、大病保險、二次補貼、防返貧醫(yī)療險、民政兜底。教育也一樣,再苦不能苦孩子。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中職教育、大學教育,每個階段都有對應的教育扶貧政策。我們一手抓產(chǎn)業(yè)固富,一手織密社會保障網(wǎng)。抓好了民生保障兜底,脫貧成果才能鞏固?!?/span>
離開胡玉保家時,已是深夜。沿著山溪回住處,踩碎了蛙聲一片。
村委會辦公樓旁的親水平臺里,那架水車還在吱呀吱呀地搖啊搖。幾個年輕伢崽坐在平臺上,一邊用腳打著水花,一邊輕輕哼唱:
天上的北斗星最明亮,
茅坪河的水啊閃銀光;
井岡山的人哎抬頭望,
八角樓的燈光照四方。
……
第三日
昨夜和鄉(xiāng)親們聊得太晚,一覺醒來,天已大亮。
今天是周末。走進街巷,嗬!一片鬧忙:紅色、白色、藍色……身著各色團服的游客,就像春日里一場雨后園圃里倏然冒出的繽紛花朵,一下子“開”遍了小山村!
幾乎每個小店里都擠滿了人;貨架上的黃桃干、竹筒酒空了補、補了空;打糍粑的“嘿吼”聲此起彼伏;每個景點都有人擺pose照相;點贊廣場上,合影的人更是絡(luò)繹不絕……
在一家土特產(chǎn)店,老板娘吳桂蘭忙得不亦樂乎。
“生意怎么樣?”記者問。
吳桂蘭滿面春風,朝記者一揚手掌:“今天,5000塊打不??!”
做好“山水文章”
灶火正上方的鐵鉤子上,幾塊臘肉熏得墨黑油亮。一旁的砧板上,鮮紅的辣椒、翠綠的蔥花、金黃的姜絲,綻出鮮香辛辣的煙火氣……神山農(nóng)莊老板羅林根在灶間忙碌著,妻子彭茶香進進出出地往院壩里擺桌椅。
羅林根喜滋滋地對記者說:“今天中午有的忙嘍,一下子要來150多人!”
2016年初,總書記考察江西時,提出“做好治山理水、顯山露水的文章,走出一條經(jīng)濟發(fā)展和生態(tài)文明水平提高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神山村率先行動起來。村黨支部組織成立了神山村旅游協(xié)會,并請專家來村里進行培訓。
羅林根是神山村最先做“山水文章”的村民之一。
過去以砍竹為生的他,累彎了腰桿,磨破了手掌,卻苦了半輩子,窮了半輩子。于是,他也成了“逃山大軍”里的一員——到市里一家陶瓷廠打工。
聞聽村里要做“山水文章”,頭腦活絡(luò)的他,一下子看到了商機,迅速回家開起了“農(nóng)家樂”。他既當老板又當廚師,時不時還客串一把服務員,從早到晚忙得腳打后腦勺,心里卻憋不住地樂:“別看我的門面不大,卻是個‘網(wǎng)紅店’呢!最多時一次就接待了300多人。”
由“逃山打工”到“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羅林根身上發(fā)生的故事,神山村還有很多例。
你看,羅林根的弟弟羅林輝也回來了,承包建筑工程、開網(wǎng)店賣黃桃,日子過得一點也不比他哥哥差。
老支書彭水生的兒子彭小華也回來了,一邊幫著父親打理“農(nóng)家樂”,一邊養(yǎng)蜂。一年下來,父子倆的收入可觀得很。
左炳陽老太太的三個兒子,齊齊整整都回來了!一棟樓三間門臉房并排立著,大兒子搞“農(nóng)家樂”,二兒子釀酒種茶賣土特產(chǎn),小兒子打糍粑。老母親天天樂得合不攏嘴,哪兒還有半點孤單凄涼?!
總書記來神山村后,很多習慣了每年春節(jié)買“雙程票”回來探個親就走的打工族,頭回買了“單程票”——不再離開啦。
這些后生,為神山村注滿了活力。70戶的小山村,僅“農(nóng)家樂”就開了16家,年接待游客32萬人次。村民的收入也蹭蹭往上漲。
既富口袋也富腦袋
神山村告別了貧困,怎樣才能在鄉(xiāng)村振興的征程上永不掉隊?村黨支部認真領(lǐng)會習總書記的指示精神:脫貧必須擺脫思想意識上的貧困,實行扶貧和扶志扶智相結(jié)合,既富口袋也富腦袋。
在神山村的任何一個角落,都能發(fā)現(xiàn)“富腦袋”的元素——宣傳欄里,“最美脫貧戶”“身邊好黨員”“致富能手”,各類“平凡榜樣”的照片和事跡抬眼可見,無聲釋放著“鄉(xiāng)村正能量”;“笑臉墻”上,村民們的一張張燦爛笑顏,拼成一顆顆溫暖愛心;村規(guī)民約、家風家訓,貼在屋頭、村頭,更刻在老表們心頭……
要想“腦袋亮堂堂”,必須把文明因子深深植入人們的心田。
今天上午十點半,村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將舉行一場干部群眾互評會。記者也去“湊個熱鬧”。
悄悄躲在最后一排,但見現(xiàn)場已是“劍拔弩張”。
“你家屋里衛(wèi)生好,但院門口還得好好收拾收拾?!?/span>
“村里面的游步道整治得不錯,但是山頂?shù)氖A有的已經(jīng)松動了。為啥這么長時間還沒有人管?”
“今年黃桃的價格波動較大,黃桃合作社該早一點拿出應對辦法……”
“游客的消費需求不一樣,‘農(nóng)家樂’也應該根據(jù)不同游客的需要,錯位發(fā)展……”
究竟該怎么錯位發(fā)展,大家意見不統(tǒng)一,爭得面紅耳赤。
村黨支部書記助理李莉莉緊著為大家調(diào)解。
互評會結(jié)束后,李莉莉接受了記者的采訪。她說:“村里的干群互評會兩個月開一次,很有成效。每次大家都覺得‘耳根發(fā)熱、心里透亮’。”
“義務宣傳員、道德評議會、志愿服務隊、鄉(xiāng)風文明積分銀行……通過這一系列活動,近些年,天價彩禮、薄養(yǎng)厚葬等不良習俗在村里漸漸沒了市場。宗族矛盾不見了,鄰里互助成為常態(tài)。我家的‘農(nóng)家樂’客滿了,推薦去你家;你家孩子沒人帶,我飯桌上就添副碗筷……有村民說得好,‘同是一片天、同是一塊地、同是一輪日頭照,咱的陽光雨露都是黨給的,就該互相拉一把,一起跟黨走’?!崩罾蚶蚪榻B起來一套一套的。
種下了文明因子,必然開出文明的花朵。
保潔員熊美麗大姐的撮箕里空空如也。她有幾分高興,又有幾分失落:“這工作,越做越省心!以前村民們吃水果、瓜子,果皮、瓜子殼走到哪丟到哪,路邊、溝渠……處處臟得直堵心,清掃一段,就得好半天。現(xiàn)在呢?看見村莊這樣整潔美麗,誰還好意思亂丟垃圾,地上連片紙屑都沒有,我最大的‘敵人’成了落葉了!”
“小神山”到“大神山”
這天的最后一餐飯,我們是在彭夏英開的“農(nóng)家樂”解決的。
匆匆忙忙給我們端上菜,彭夏英便不見了。一會兒,隔壁房間隱隱約約傳來她的說話聲。間或,還聽見了幾個人的爭論聲。
要離開時,我們想跟她打個招呼,便推開了隔壁的房門。喲!彭水生、左香云等幾個老熟人都在呢。
“記者同志,你們見多識廣,正想請你們給出出主意呢?!迸硐挠⒄f。
原來,村里這幾個“名人名嘴”,正謀劃著一件大事呢——組建“神山村宣講團”!
“沒有總書記的關(guān)懷指導,就沒有神山村的今天。我們想把總書記的恩情和神山村脫貧的經(jīng)驗,和更多的村子分享。我們想讓更多的人知道,政府可以扶持我們,但不能撫養(yǎng)我們。脫貧致富,根本上還是要靠我們自己?!迸硐挠⒁廊皇强烊丝煺Z。
“我當了19年村干部。晚年我給自己定的任務是:全心全意宣傳總書記的愛民情懷,宣傳黨對老區(qū)的恩情。我要讓所有人都知道,毛主席帶我們鬧革命,習主席帶著我們奔小康,我們要永遠感黨恩、跟黨走,把紅色江山一代代傳下去!”老支書精神矍鑠。
“總書記讓神山人看到了山外,帶著神山人走上了致富路。我們對總書記最好的報答,就是把他帶給我們的福氣,化成發(fā)展的志氣、致富的心氣,為鄉(xiāng)村振興,為共同富裕,貢獻咱的‘神山力量’!”已成為遠近聞名“致富能手”的左香云說。
在彭夏英幾人“謀劃”的時候,村委會辦公室里,井岡山市委書記傅正華也帶著一群人在“謀劃”。
“一花獨放不是春。怎樣讓神山的經(jīng)驗走向全市、讓一個神山村變成千百個神山村?這是我們今后努力的方向。前幾年,雖然我們也做了一些探索,就拿開發(fā)旅游來說,神山村的‘外溢效應’已經(jīng)輻射到茅坪80%的區(qū)域。但是,這還遠遠不夠啊!為了落實好總書記‘要向革命先烈表示崇高的敬意,永遠懷念他們、牢記他們,傳承好他們的紅色基因’的囑托,我們要打造‘大神山’。市里決定,進一步延展神山村紅色旅游——紅軍藥材庫遺址整修、七烈士碑亭修建、紅軍挑糧小道修復,已納入規(guī)劃。屆時,不獨使神山村的旅游體驗更豐富,還賡續(xù)了紅色血脈,彰顯了脫貧偉業(yè),傳揚了紅色情懷?!备嫡A滿懷激情。
依別神山村
又是一個黎明。今天,記者將結(jié)束采訪,依依惜別神山村。在這三天多的時間里,我們按照花名冊挨家挨戶走遍了全村每一戶人家。鄉(xiāng)親們的質(zhì)樸、熱情、堅毅,點點滴滴都刻在了記者的心頭。
不舍啊,不舍這里的一草一木,不舍村畔的彎彎小溪,不舍山坳里的流霞云影,更不舍鄉(xiāng)親們的一張張笑臉!
本想悄悄地離去,誰知走出農(nóng)舍,臺地上早聚滿了送別的鄉(xiāng)親。
“記者同志,能不能請你們給總書記捎句話?”左秀發(fā)的眼神里,寫滿了期待。
老人拉著記者的手:“神山村家家戶戶想念總書記,盼他再來看一看!”
彭展陽也拉住了記者的手:“習總書記,是我們的親人。自從那年的農(nóng)歷小年他來過后,村里每年的小年過得比大年還熱鬧!現(xiàn)在,每一天晚上,家家都看《新聞聯(lián)播》,為的是想多看看總書記,看他在忙什么,又對鄉(xiāng)親們叮囑了什么……”
和總書記打過糍粑的李宗吾也來了:“多想陪總書記再打一次糍粑!‘糍粑越打越黏’——這是總書記當年說的;我們給續(xù)了一句——‘日子越過越甜’!”
左偉波也來了。昨天,高考成績公布了,他給神山人爭了光:611分,超出省一本線100多分!
“習爺爺送的書包,我一直珍藏著。這些年,每當我讀書遇到‘爬坡’期,就會想起那溫暖的一幕。這種力量,能抵御一切彷徨懈怠?!鄙倌暄凵駡远?,說:“大學里,我會選擇生物化學,像習爺爺囑托的那樣,為祖國科技自立自強貢獻力量?!?/span>
“記者同志,千萬別忘了給我捎句話!6年前,在我做筆筒遇到困難、最迷茫的時候,是總書記的教誨,堅定了我做大產(chǎn)業(yè)的決心!我已經(jīng)把‘小竹筒’做出了‘大陣仗’,單竹筒酒,一年就賣二三百萬元!”當年“小打小鬧”的“手藝人”左香云說。
彭夏英擠到了我們跟前:“也請把我的話捎給總書記。這些年,我時時刻刻記掛著恩人。為了不辜負他的期望,我開起了全村第一家‘農(nóng)家樂’。開張那天,我在門口樹起了國旗,還請人寫了一副大紅對聯(lián)‘翻身不忘共產(chǎn)黨,脫貧全靠習主席’。總書記上次來,只顧著訪貧問苦,都沒顧上吃飯。我天天琢磨呀琢磨,琢磨出了一份菜譜——燉土雞、米粉肉、鄉(xiāng)村蛋餅……等他再來,一定把拿手菜全部端上桌!”
汽車緩緩駛出了村子,村頭墻上那首《神山村感恩奮進三字歌》映入記者眼簾:
乙未年,總書記,
攜春來,送暖意。
神山村,僅一隅,
小縮影,大道理。
時代卷,共答題,
作答人,十四億!
是的,“小縮影”足以印證“大道理”。當年的革命星火,已然燎原。那屬于新時代的情懷與干勁,已映紅了整個天宇。那對黨和領(lǐng)袖的深深信賴,正化作奮進的無窮力量!
車匯入了黃洋界的蒼茫林海?;仡^望去,神山村巍巍山崗上那個“點贊”的手勢,在金色晨曦中,更加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