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確保食材安全,所有商戶均需立牌發(fā)誓,否則不準入駐。”近日,河南商丘一小吃街規(guī)定,入駐商戶必須立牌發(fā)誓,網友為此吵翻了。有商戶在店口掛出牌子承諾,“用的都是真材實料,如做不到,甘愿后代流離失所”。文化園負責人陳健表示,小吃街的商戶特別多,如果商戶摻假只罰款,不能根治,對方可能還會犯錯,就想到這個辦法。(12月30日《中國之聲》
在坊間,人們對以賭咒發(fā)誓方式立承諾、作保證的做法司空見慣;商家從事經營活動,也不乏用“發(fā)毒誓”表達貨真價實和商業(yè)信譽的行為。但本案中要商戶對“食材安全”立牌發(fā)誓的,卻不是百姓、亦非商家,而是受政府委托和肩負小吃街食品質量監(jiān)管的公職人員,這就讓用“發(fā)毒誓”保證食材安全的做法更引人關注。有網友質疑,“發(fā)誓有用還要法律干嗎?”
根據管理該小吃街的文化園負責人的說法,小吃街的商戶特別多,如果商戶摻假只罰款,不能根治,對方可能還會犯錯,就想到這個辦法。“這種管理模式,會讓摻假商戶的良心受到譴責”。由這番說辭不難看出,他們出此下策是緣于“罰款無效”后的“無奈”所為。但問題是,靠這種“你情我愿”的盟誓保證就能把好食品安全的關口,讓作為第三人的消費者篤信不疑、放心食用嗎?
應該說,文化園想到這種“發(fā)毒誓”的辦法,不無管好市場、抓好食品安全的善意初衷,而且也著實可以給商戶產生些許的心理壓力。但商家能否做到表里如一、守信踐諾,還要在其實踐經營中以觀后效。而對于小吃街的管理者而言,商戶的“立牌發(fā)誓”,不過是求得一種對食品安全的心理撫慰。如果由此就心安理得地疏于管理和放任自流,那顯然就是自欺欺人和大錯特錯,且難脫“懶政”和“不作為”之嫌。畢竟盟誓賭咒不過是求得精神勝利的唯心主義做派,與實事求是的唯物主義觀點背道而馳。
就市場管理角度審視,商家“發(fā)毒誓”也許可以算作是行業(yè)“自律”的一種嘗試,但其“不靠譜”卻是顯而易見。食品安全不能寄望于從業(yè)者的良心發(fā)現和經營自覺,有良知的商家無需立誓,無良商家發(fā)再多“毒誓”也難以阻止其摻雜使假。與其說安全食品是生產出來的,倒不如說是從嚴管理管出來的。
幾年前曾有媒體曝光過違法添加色素的“毒饅頭”,而更令人驚駭的,是制作者在回答記者詢問時的極力否認:“我不會吃的,打死我都不會吃,餓死我都不會吃。”面對這樣的不良商家,一句“甘愿后代流離失所”的空泛發(fā)誓管用嗎?食品是人做的,靠制度管人才是保障食品安全的治本之策、有效之舉。
這里的“制度”就是國家對食品生產各環(huán)節(jié)制定的標準、程序、法規(guī)和罰則,包括工商部門對食品從業(yè)者的資質把關,商家對合格食品制作流程的始終堅守,檢測機構獨立、權威和務實的質量檢驗,執(zhí)法部門對偷工減料、摻雜使假行為的依法查處等。至于商家“發(fā)毒誓”,不要也罷。 (鄭桂靈)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