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群眾工作無小事。部分干部不想不敢接觸群眾,不知群眾工作如何開展,經常坐著輪子轉、隔著玻璃看,主要問題在于缺乏對群眾發(fā)自內心的深厚情感……
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人民當家作主,發(fā)展人民民主,密切聯系群眾,緊緊依靠人民推動國家發(fā)展的顯著優(yōu)勢。當下,在大多數黨員干部對群眾感情依然深厚、深刻銘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初心和“中華民族復興偉大使命”的同時,部分黨員干部也存在缺乏群眾感情、不敢接觸群眾、害怕群眾工作和脫離群眾的不好現象。群眾路線是我們不能忘記的優(yōu)良革命傳統(tǒng),也是衡量新時期黨員干部對我黨優(yōu)秀傳統(tǒng)發(fā)揚和堅持的重要內容,不是堅持不堅持的問題,而是如何深入堅持和持續(xù)發(fā)揚的問題。而不忘為民服務初心、牢記民族使命的制度化關鍵在于對群眾有一種感情上的情感認同并堅持以心換心。
一、要堅持以真心換群眾貼心 立定服務為民之志
群眾路線深入堅持的關鍵是黨員干部對群眾所思所想所急所需是否能夠真正發(fā)自內心地真正予以關心。常言道,群眾工作無小事。部分干部不想不敢接觸群眾,不知群眾工作如何開展,經常坐著輪子轉、隔著玻璃看,主要問題在于缺乏對群眾發(fā)自內心的深厚情感。革命戰(zhàn)爭時期,我黨和群眾之間深厚的魚水之情很大程度上就是來自于對群眾的情感認同和不計個人得失地為群眾服務。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只有你真心地為群眾著想、真心地為群眾服務,群眾自然就會對你將心比心。中國的老百姓是講感情的,只要黨員干部能夠真心真情對待群眾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問題,切實為其排難解憂,群眾自身會在情感上給予黨員干部以很大的認可和更多工作上的理解與支持。黨員干部在群眾路線教育活動中,要貼心群眾必須要真心付出。針對自身能否以真心換群眾貼心進行按時“體檢”,在群眾路線教育活動中堅持以有益的“體檢”和及時的治療進行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積極認真的態(tài)度、自覺自愿的行動和愉快幸福的心情享受群眾路線教育活動中的與群眾“心貼心”。面對群眾工作是否有激情、是否想作為、是否敢擔當和是否有原則,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黨員干部是否真心從事群眾工作、是否真心對待群眾、是否真心愿意與群眾打成一片的體現。黨員干部自身要積極戒庸、戒懶、戒散、戒慢、戒拖、戒瞞,自覺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在群眾工作中以真心求真務實,不計個人得失榮辱,多干打基礎、謀長遠的實事好事,群眾自然能夠感覺到領導干部貼心地為其服務。
二、要建立以細心換群眾暖心機制 扎牢為民服務之根
群眾工作中不少事情在有些黨員干部看來可能比較瑣碎,但對群眾而言可能就是大事,甚至天大的事。群眾有困難找黨找政府,那是信任黨信任政府的表現。部分黨員干部在工作中對群眾工作不熱心、不細心,使得部分群眾感覺到“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或將簡單事情辦成了復雜事。這種行為不僅影響到黨和政府在群眾中的形象,也會讓遇到這樣難題的群眾感到寒心。人民群眾是黨員干部的衣食父母,以細心周到的服務和熱情細致的態(tài)度服務好,是黨員干部的應盡職責。創(chuàng)新提效與服務型政府建設是黨的十八大和市政府工作報告給予重點關注的重要領域,是黨員干部要進一步樹立自身服務品牌、改變傳統(tǒng)印象的需要,也是更好地以干部細心、群眾暖心為手段,助力創(chuàng)新提效與現代服務型政府建設的新需求。個人對待工作,要有使命感和責任感,時刻以冷靜的憂患意識、昂揚的進取精神對待工作,以先進為標桿,推進自身工作加速提升創(chuàng)新增效。在踐行群眾路線中持之以恒地尋標、對標、達標、奪標,爭做“群眾路線”新時期的實踐標兵。
三、建立堅持以良心換群眾放心機制 筑好為民服務之制
群眾工作是個技術活,它需要領導干部掌握群眾工作的手段與方法;群眾工作更是個良心活,部分黨員干部反映現有干部的考核標準對群眾工作無法充分反映,對群眾工作的用心更多來自于自我的良心以及個人的黨性。群眾工作不管怎么做,利用什么手段來做,把群眾工作作為一份良心工作、一份黨性工作來做是所有手段、所有方法中最為有效、最讓群眾放心的。對于群眾工作,黨員干部要多開展捫心自問式的自我批評,多問問自己對群眾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否真的盡力了,對群眾急需的服務提供是否真的沒有拖延時間,對待群眾的工作態(tài)度、工作方法和工作手段是否真的像對待親人一樣。群眾相信黨相信政府,那我們在工作上要多問問自己是否有負這種信任,不能讓少數干部高高在上的官僚主義、草率表面化的形式主義離間了我黨九十多年來群眾毫不動搖的信任和親如一家的深厚黨群情感。在組織部門的干部考核上,要將群眾工作干得好不好、群眾滿不滿意作為提拔任用的標準,實行群眾工作一票否決制。在具體推進上要細化群眾工作的考核標準,群眾工作的能力可能不同黨員干部之間有差別,要求所有的干部在同一時間節(jié)點都做到與群眾親如一家可能有些難度,但不管你職級如何、年齡如何、群眾工作經驗有無,要求所有的干部將群眾工作作為一個良心活來干這完全可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群眾工作就是要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要推己及人來對待問題、處理事情,這樣群眾才會放心。只有黨員干部時刻牢記自己是百姓,把群眾裝在心里,群眾才能把你舉過頭頂。
四、建立以連心換群眾交心機制 堅守為民服務之心
浙江桐廬創(chuàng)新提出了一個“基層走親”的群眾工作形式,領導干部是否進過百姓家、群眾是否熟悉你、是否辦過惠民事、群眾是否滿意成為黨員干部是否和群眾連心、群眾是否跟干部交心的一種標準。弘揚干群魚水情和親如一家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轉變工作作風,以優(yōu)良黨風促政風帶民風是實施群眾路線教育和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內容。干部要連心群眾,就要將給群眾辦實事、解難題、排困憂作為突破口,并將難題和困憂的發(fā)現建立在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的調查走訪中,不能像一少部分黨員干部一樣,一味地在辦公室一杯清茶一張報紙等群眾來反映問題、反映心聲。切實改變在某些部門某些同志身上存在的被動解決群眾問題的官僚之風,要化被動為主動,主動發(fā)現問題、主動幫助解決問題,將庸、懶、散、慢、拖、瞞的毛病在群眾工作的解決中,轉變?yōu)楹?、勤、快、?yōu)等新的理政習慣,凈化政治空氣、優(yōu)化政治生態(tài),以全市各級黨組織及黨員隊伍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連心群眾,以奮發(fā)有為解難排憂的行為交心群眾。
鄧小平同志指出:“不注意學習,忙于事務,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要變質,那么思想的庸俗化就成為一個危險的起點。”在上述以“四心”換“四心”的過程中,要堅持從先進人物、經典書籍的學習中汲取精華滋潤心靈、收獲營養(yǎng)豐富涵養(yǎng)、學習先進陶冶情操和錘煉黨性升華人格;要堅持查準問題、找準原因、以“上級點、互相幫、群眾提和自己找”相結合的形式,找全、找準、找深沒有實現以“四心”換“四心”的原因。最終按照“不虛”、“不空”、“不偏”的要求,讓自身對群眾實現在感情上認同、行動上快捷、服務上高效、聯系上密切,讓自身對黨性錘煉得火更紅、爐更旺,黨風政風的風更清、氣更正、人民群眾更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