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_青久久久久国产线免观_亚洲无码久久精品视频_熟妇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還原青島記憶!這兩處老建筑啟動修繕保護

    更新時間:2019-06-04 10:33  

▲正在維修中的聞一多先生故居。

◆工人在刮掉多層膩子批嵌及涂料后,還原聞一多先生故居建筑的原有結構。

中國海洋大學俾斯麥兵營舊址建筑(正面)經過修繕保護后煥然一新。

對俾斯麥兵營舊址建筑閣樓原木進行了打磨、上油,涂刷清漆。

修繕后的俾斯麥兵營舊址內部。

維修前的俾斯麥兵營舊址建筑地下室。

建筑是石頭寫成的史書。歲月更替,物是人非,老建筑留守原地,代表時光講述過往。老城區(qū)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石都見證著島城的世事變遷,也藏著一個個百年故事。近年來,伴隨著安娜別墅、德國水師俱樂部、醫(yī)藥商店舊址等一批老建筑的蝶變新生,以及駱駝祥子博物館等名人故居的開放,老城區(qū)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不斷凸顯,不僅盤活了優(yōu)秀的歷史建筑,也開啟了老城文化的復興之路。眼下,又有兩組老建筑——中國海洋大學俾斯麥兵營舊址和聞一多故居啟動修繕保護,經過匠心還原,這些老建筑將從外至內煥發(fā)新生。

現(xiàn)場 去除裝修印記 再現(xiàn)歷史風貌

最近,熱心讀者劉女士從中國海洋大學魚山校區(qū)墻外經過時,發(fā)現(xiàn)校園東北角的聞一多故居被罩上了一層綠色的施工防護網,“是要重新粉刷還是維修?這可是歷史建筑,不能隨意施工。 ”記者了解到,這處施工由中青建安負責。 “此次維修由青島市文物局主導,主要是對聞一多故居進行修繕,包括內外結構加固、屋面地板修復、瓦片門窗更換以及消防設施升級改造、空調安裝等。修繕完成后,故居將作為展覽館,后期對外開放參觀。 ”項目經理何磊告訴記者。

聞一多故居建于20世紀初,具有南歐建筑風格,為磚石結構,地上兩層,有地下室和閣樓,屋頂呈四面坡狀。 1930年8月至1932年夏,聞一多就住在此樓內,故此樓又稱“一多樓”。1984年,中國海洋大學將此樓辟為聞一多舊居展室,樓前立有聞一多塑像,并鐫有其學生臧克家撰寫的碑文。該故居現(xiàn)為青島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記者來到施工現(xiàn)場時,只見“一多樓”外搭起了施工的腳手架。走進樓內,墻面多次裝修的印記已經被去除。 “這是我們修繕的第一步,因為墻體在多次維修過程中進行了多層次的膩子批嵌及涂料涂刷,去掉這些裝飾物才能還原建筑原先的結構,便于下一步的施工方案確定。 ”何磊帶記者來到位于二樓的一處陽臺,窗戶四周砌著白色條石,外側則由紅磚組成。 “這是我們去除裝飾物后的大發(fā)現(xiàn),已經及時與文保專家和校方溝通,目前正委托設計院進行方案調整。我們計劃不對這里進行抹灰,在修復破損部分后,涂上石材保護漆,讓大家都能看到一百多年前這處老建筑的風貌。 ”何磊興奮地說。

匠心 請來文保專家 參照資料還原

何磊介紹,該項目是中青建安于去年12月中標的,今年5月才開工,中間近半年的時間都是在進行施工方案的優(yōu)化,“我們聘請了市文物局的文保工程師做業(yè)務指導,同時參考學校的意見,力爭得出最佳的施工方案。 ”

開工建設的第一件事,應該做什么?施工團隊獨辟蹊徑,先上“文化課”。何磊說,老建筑是前人留下的珍貴文化瑰寶,具有歷史、文化、科技、藝術等多方面價值。一座保存完好的老建筑,既是研究某一階段歷史文化的重要實物資料,又是社會、文化變遷的歷史見證。因此,正式施工前,都要先了解建筑經歷的故事、承載的歷史文化,才能在施工過程中有所體會,觸發(fā)對歷史的敬畏和對文化的尊重。

文保專家?guī)淼睦险掌唾Y料,為施工提供了不少有益的借鑒。 “建筑的原門窗已經在數(shù)次裝修中更換成了塑鋼門窗,通過專家查找資料,我們才確定了這里最初用的是水曲柳材質的歐式門窗。包括門窗的五金件在多次維修中面目全非,也是專家查找資料確定了顏色、材質和樣式,再通過專業(yè)廠家定制。由于這些德式五金件在青島沒有廠家能生產,我們通過專家介紹找到濰坊一家長期做文保修復的廠家才定制成功。 ”何磊還分享了一個施工中的小插曲,“門窗的材料易得,但手藝難得。這些德式門窗,現(xiàn)在的木工不會做,我們輾轉從菏澤、聊城找來老木工到現(xiàn)場加工。 ”這個木工團隊的平均年齡在60歲以上,年紀最大的65歲,說是青島工程界年齡最大的木工團隊也不為過。

努力 采用經典配色 修繕攻堅克難

除了“一多樓”,中青建安還承接了俾斯麥兵營舊址的修繕工作。俾斯麥兵營,建于1903-1909年,營房建筑為古典構圖,帶有19世紀末期歐洲建筑的手法,整體為新哥特式造型,現(xiàn)為中國海洋大字醫(yī)藥學院、海洋生命學院、水產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的主校區(qū)。 “我們從2017年10月開工,到2018年底已經完成了舊址中地質館和檔案館兩座老樓的修復工作。 ”項目經理王余超告訴記者,與“一多樓”一樣,俾斯麥兵營舊址的修繕也讓他們煞費苦心。

黃色和綠色是整個俾斯麥兵營舊址的經典配色,在修復中,施工團隊也將其用在了建筑的各個角落:黃色的外墻、綠色的窗戶、黃色的房間四壁、綠色的屋頂、黃色的燈光……王余超指著油亮的綠色落水管頗為自豪地說:“這也是我們參照資料修復的,用鐵皮一節(jié)節(jié)加工制作而成,是不是很有古典味道? ”記者和他一起上到閣樓,這里的暗紅色原木帶著一股歷史的滄桑。 “在條件比較困難的年代,海大曾把這里改造成職工宿舍,此次修繕拆除了原有的鋪蓋結構。 ”王余超說,為了最大程度地還原風貌,他們還特意到德國膠澳總督府舊址參觀那里的閣樓樣式,采用老工藝、老材質復原了俾斯麥兵營舊址的閣樓。“我們對閣樓的原木進行了打磨、上油,涂刷清漆,呈現(xiàn)出這些木材獨有的紋路。 ”這種看似簡單的手藝現(xiàn)在很難找到傳承者,施工團隊特意從臨沂請來了幾位60多歲的老油匠才完成了這一處理。 青島晚報/掌上青島/青網 記者 傅春曉 攝影 徐常青

新聞延伸

開放名人故居讓老建筑活起來

歷史文化建筑是城市文明的沉淀和靈魂。在青島,共有300多棟不同風格的歷史建筑。其中,大學路和魚山路屬于青島小魚山文化名人街區(qū),特別是魚山路,在不到1公里的街道上分布著30多處名人故居。20世紀二三十年代,康有為、老舍、聞一多、梁實秋、王統(tǒng)照、洪深、沈從文等一批文化名人先后在青島小魚山附近定居、執(zhí)教或旅居。 “青島有40多處名人故居,可惜的是,大部分都沒有開放,聞一多故居若修繕之后作為紀念館開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填補這種空缺。 ”島城文史專家魯海表示。

對于這一觀點,青島理工大學建筑與城鄉(xiāng)規(guī)劃學院教師成帥也表示贊同,“一些合適的老建筑可以開放成為一個小型的公共場所,這對于老建筑的使用和保護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如果想限制人流,可以采取開放時限的辦法,讓公眾有一定的參與度,如果老建筑僅僅是‘不能動的展品’就失去了作為建筑本身的意義。 ”

“青島的許多歷史文化建筑還處于沉睡或半沉睡狀態(tài),我們要繼續(xù)依托中山路、浙江路、八大關、太平角等文化街區(qū)和名人故居等歷史文化資源,讓老建筑活起來。 ”近日,在青島國際時尚城建設攻勢作戰(zhàn)方案答辯現(xiàn)場提出,青島要實現(xiàn)時尚元素與產業(yè)資本以及城市規(guī)劃建設的融合發(fā)展,讓建筑可閱讀,讓城市可記憶。如何在傳承的基礎上給老建筑以最好的發(fā)展,青島一直在努力破題。近兩年來,我市利用市場化手段啟動了幾十棟百年老建筑的保護性利用與開發(fā),一方面盤活了塵封的建筑資源,豐富了城市的旅游層次;另一方面,也讓青島在老建筑的復興里找到了屬于自己的文化特質與精神歸宿。

責任編輯:榮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