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3日是第20次全國“愛耳日”。為了提高小學生科學用耳意識,愛耳日前夕,二6班家長志愿者王琨走進青島市實驗小學開展科普宣教活動。王琨是一名醫(yī)生,她利用自己熟知的醫(yī)學知識,耳朵模型,生動有趣地向孩子們講解了耳朵的構造、功能以及用耳護耳的正確方法,幫助孩子們建立正確的用耳習慣,提高青少年耳部健康。
我國是世界上聽力殘疾人數(shù)最多的國家,有聽力殘疾人2780萬,其中0-6歲的聽力殘疾兒童約13.7萬,每年新生聽障兒童2-3萬。在2000年的時候,我國就把每年的3月3日定為全國“愛耳日”。
為什么說關愛聽力,要從“小”做起呢?因為耳朵的保護不僅要“小時候”開始,更要從日常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做起。對于同學們而言,兒童期是聽覺言語發(fā)育的關鍵時期,聽力障礙會導致言語發(fā)育障礙并影響情感、心理和社會交往等能力發(fā)展。耳朵的保護也不僅僅是說說而已,生活中哪怕一個微小的壞習慣就可能對耳朵造成不可逆的損害。因此,同學們從現(xiàn)在開始就要樹立保護耳朵的意識,培養(yǎng)愛護耳朵的生活習慣。
王琨和同學們總結了5條“護耳小守則”分享給大家。
第一,日常生活防噪音。長時間接觸轟鳴、喧鬧、鞭炮等各種噪音,會導致內耳微細血管處于痙孿狀態(tài),內耳供血減少,聽力也會急劇減退。所以,生活中要避免長時間暴露在噪聲之下。
第二,使用耳機要適度。我個人感覺非常重要,同學們在平常學習、娛樂的時候免不了會帶上耳機,但耳機音量過大或使用時間過長,均會導致聽力下降。所以為了保護耳朵健康,我們在使用耳機的時候一定要控制音量、時間。再有千萬不要聽著耳機過馬路,實在太危險了。
第三,最好不要掏耳朵。千萬不要以為掏耳朵可以讓耳朵里很干凈,其實這樣很容易讓耳朵內部擦傷或刮破,引起耳朵炎癥,甚至會引發(fā)更危險的后果。所以同學們切記千萬不能自己掏耳朵。
第四,防止水流入耳內。因為皮膚和鼓膜在水中浸泡,容易引起外耳炎。所以我們在洗頭、洗澡、游泳時盡量防止污水流入耳道,帶上耳塞來保護耳朵。
第五,擤鼻涕時要注意。在感冒后擤鼻涕的時候,應該左右鼻腔一個一個地擤,千萬別左右鼻孔同時捏著擤,否則容易將鼻腔分泌物送入耳腔,引起耳朵炎癥。
通過王琨的講解,同學們知道了保護耳朵的重要性,從小愛護耳朵,做耳聰目明學生。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