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不該送孩子上課外培訓班,這件事已引發(fā)城市父母的集體焦慮。
一方面,七零八零后父母感慨著自己小時候,能夠上山抓鳥、下河摸魚,放學后可以和小伙伴一起踢球、跳繩、滾鐵環(huán)、拍煙盒,除了考試前那幾天,每天都可以沒心沒肺地玩,而現(xiàn)在的孩子似乎有寫不完的作業(yè),上不完的輔導班。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可以輕松一些,呼吁給書包減負,把童年還給孩子??墒?,另一方面,不少父母卻把“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視為人生信條,要讓孩子拼命擠進最好的幼兒園,最好的小學,最好的中學,為此使出渾身解數(shù),提前買學區(qū)房,找人找關系,而大多數(shù)的父母不得不花錢搭時間耗精力,陪著孩子上各種課外培訓班,為擇校做準備。
而孩子擇校上了好的小學之后,不是課外培訓的結(jié)束,而是另一個開始,因為還有好的初中、好的高中、好的大學在等著,只要一停下來,就意味著有掉隊的可能。
近十年來,中小學一直在提倡為學生減負,學校放學時間越來越早,作業(yè)越來越少。可是,英語、奧數(shù)、籃球、書法、鋼琴……各種課外培訓的課程把放學后的時間排得滿滿的,孩子們反而更累了。我國中小學課外培訓市場越做越大,生意也越來越紅火。
人之所以會焦慮,無非是因為內(nèi)心很糾結(jié)很矛盾。課外培訓花錢搭時間耗精力,孩子負擔也很重,許多家長內(nèi)心并不真正認同,可是,為了讓孩子保持競爭優(yōu)勢,卻沒人愿意停下來。
在課外培訓這件事上,陷入了一個怪圈。雖然人人都同意課外培訓對孩子成長弊大于利,對于中小學課外培訓機構(gòu)的整治也一輪比一輪嚴格。但是,不僅僅是沒有家長愿意先停下來;學校也并不反對甚至鼓勵學生參加課外培訓,因為有利于提高學生成績和升學率;培訓機構(gòu)本就是奔著賺錢去的,市場有需求,它們自然是越干越有勁,更不可能主動停下來。而恰恰是對于上不上課外培訓班最有發(fā)言權的孩子,在這件事情上并沒有太多發(fā)言權。
我們需要反思的是,不上課外培訓班,孩子真的就不能成材嗎?如果單用成績來衡量的話,參加課外培訓的孩子可能會有一定優(yōu)勢。課外培訓實質(zhì)上是一種搶跑行為,因為培訓班的許多內(nèi)容就是提前學,反復練。最終,這樣的提前優(yōu)勢總有到頂?shù)臅r候。搶跑對于100米短跑或許有用,可是對于5000米長跑或者馬拉松來說,起跑領先的百分之一、十分之一秒的時間并沒有太大的作用,反而要承擔因為違規(guī)而帶來的各種負面結(jié)果。更進一步看,人生的旅程如此之漫長,學習成績并不是決定孩子未來的關鍵因素,那些課堂之外獲取的品質(zhì),比如,與伙伴和諧相處的能力,懂得欣賞和發(fā)現(xiàn)生活之美的眼光,柔軟而包容的內(nèi)心,這些遠比成績更能讓人走上幸福之路。
課外培訓的火爆和社會的集體焦慮,從某種程度來說,正是用短跑心態(tài)來指導孩子的馬拉松造成的。人生是一場馬拉松,太在意起跑階段,無疑是抓錯了重點。與其反復練習起跑姿勢,不如教會孩子如何放松地享受跑步的全過程來得更重要。
課外培訓,不該成為全民焦慮。讓孩子能夠自由快樂地成長,讓他們的童年和青少年時光不是只有培訓班,每個人都值得反思。(譚敏)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