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jié)檔,火出“史上最強”的票房。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軍事題材主旋律電影《紅海行動》憑借口碑實現(xiàn)“逆襲”,票房已經(jīng)突破14億元。
習(xí)近平總書記說過,“愛國主義始終是激昂的主旋律”?!都t海行動》擊中人心的不只是影片的“燃”,更有現(xiàn)實的“真”。影片改編自中國海軍的也門撤僑行動,“蛟龍突擊隊”在索馬里海域解救中國商船,在戰(zhàn)亂國家營救中國公民,一個個緊要時刻、一系列生死救援,讓人們通過鏡頭看到了什么是“勇者無懼”、什么叫“強者無敵”。站在電影傳播的角度,這是“高品質(zhì)”與“高口碑”的一次默契;站在國家進(jìn)步的高度,“蛟龍”所獲得的掌聲,更像是生活在“強起來”時代的人們,對國家和軍人一種自然而然的期許。
從《湄公河行動》到《戰(zhàn)狼Ⅱ》,再到《紅海行動》,近年來,觀眾每每被真情打動、被熱血感染、被主旋律電影“圈粉”。這些影片在制作與情節(jié)、故事與價值上孜孜以求,用生動的實踐回答主旋律作品如何引人入勝的重要命題。過去,人們常常感嘆主旋律文化傳播不易,難就難在容易落入窠臼、生硬說教,給人刻板印象。有人評價《紅海行動》是自然流露的主旋律情懷,可謂一語中的。在故事講述中傳遞價值,在人物塑造中注入情懷,才有這樣的“自然而然”,才能取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
主旋律文化傳播需要“硬實力”的根基?!都t海行動》之所以“炸裂”,主要是它取材于真實故事。這幾年來,我們在許多海外行動中看到了中國國際地位和國防能力的提高,這是敘事的“硬實力”。因而裝備精良、作風(fēng)硬朗的“蛟龍突擊隊”一亮相,就讓普通中國人感受到自信自強,對“雖遠(yuǎn)必救,再難必援”有了更強的信心、更足的底氣。
同時,主旋律文化也離不開“軟實力”的內(nèi)核。一句“中國海軍,我們帶你們回家”足以讓人感動,一句“中國軍人不會讓任何一個中國人受到傷害”足以給人力量。電影之外,“孤膽利刃,舍我其誰”的獻(xiàn)身精神,“寧舍此生,不負(fù)使命”的責(zé)任擔(dān)當(dāng),“吃盡萬千苦辣,只為祖國榮光”的愛國情懷,那種情感沖擊力、人格感染力,從藝術(shù)形象延伸到軍人集體,從創(chuàng)作者傳遞給觀眾,產(chǎn)生了廣泛的共鳴。
“恰逢其時、恰乘其勢”,這不僅是形容一支能打勝仗的隊伍,更是主旋律文化正在面對的“時”與“勢”。主流文化的傳播不是強行植入,而是“潤物無聲”;不能強迫灌輸,而要“柔中帶剛”。就像《紅海行動》所傳遞的,中國不好戰(zhàn),但從來不怕戰(zhàn)。這種“能戰(zhàn)但不好戰(zhàn)”,何嘗不是一種以柔克剛、以柔變強的“柔實力”?今天,無論文藝創(chuàng)作還是主旋律文化傳播,都需要立足時與勢。只有以滴水穿石的韌勁、潤物無聲的巧力來懷柔遠(yuǎn)人,才能“馳騁天下之至堅”。
“我們必須打贏!”人民軍隊如此,主旋律文化的創(chuàng)作與傳播更是如此。只要立足時代、趕上時代、引領(lǐng)時代,我們就能不斷發(fā)掘并講述更多動人的中國故事,凝聚起建設(shè)新時代的人民偉力。(李洪興)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