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_青久久久久国产线免观_亚洲无码久久精品视频_熟妇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青島這6種稀有海貨,很多人都沒聽過!

來源:藍色經(jīng)濟    更新時間:2017-06-27 08:09  

青島,一座吃貨的天堂。這里盛產(chǎn)海參、扇貝、鮑魚、海螺、梭蟹、鲅魚、琵琶蝦、大對蝦等等。這些營養(yǎng)又鮮美的海鮮,絕對是青島人的最愛。

在青島的你,找到一條美食街,點上各色鮮嫩肥美的海鮮,再配上特色的塑料袋散啤,那這個夏天還有什么遺憾呢?

小編今天介紹6種稀有海貨,有的你可能連名字都沒聽過!

蠔 艮

膠州灣產(chǎn)這樣一種魚:它個頭不大,模樣也不起眼,住市里的人一般吃不到,只有城陽上馬、紅島、河套等膠州灣北岸一帶才能吃到。想捕捉到它需碰運氣,所以物以稀為貴,價格百元以上都是正常。此魚拌韭菜是絕配,在飯店里屬于節(jié)慶宴請的上等菜肴!它的名字叫蠔艮(háo gěn)。

蠔艮每年2-4月份上市,價格不固定,一天一個價,便宜時候也得80元/斤,貴的時候能賣到150元/斤,物以稀為貴,不愁賣,往往是眾人哄搶一空。

蠔艮魚對生存環(huán)境的要求較高,雖然生長在海水里,卻需要稍有淡水進入,也就是所謂的淺灘地帶,而且對泥灘的厚度還有要求。

蠔艮只有在漲潮時才從泥里露出來。捕撈蠔艮用小網(wǎng),將網(wǎng)具插在泥灘中,圍成一個直角,出來的蠔艮撞到網(wǎng)上,就會鉆到網(wǎng)具上的小桶里,退潮時漁民過來收網(wǎng)。下網(wǎng)的地方距離岸邊至少10公里,每次收網(wǎng)來回需要4個小時。運氣好的時候,當天捕撈的蠔艮分揀出來能有一斤。運氣不好時,忙碌一天一無所獲也是常有的事。

其實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時,蠔艮魚產(chǎn)量還很多,村里家家戶戶都能吃上。而如今,土生土長的青島人都未必認識它,不光市場買不到,連大酒店里都斷貨。

別看個頭小,但蠔艮的味道很棒,涼拌韭菜是絕配!奇怪的是,大多數(shù)魚涼拌會發(fā)腥,但蠔艮拌韭菜非但沒腥味,味道更加鮮美。蠔艮拌韭菜是城陽當?shù)厝藗冏钕矚g的下酒菜之一,去飯店點一盤,絕對是上的了臺面的名菜!

泥 螞

泥螞,青島人又叫“泥瓣兒”,生長在膠州灣沿岸的泥灘中,有手指頭肚大小,顏色呈灰白色,外殼很薄,落潮后大多喜歡在平坦的水灣軟泥中爬行,乍看上去像蝸牛。

在以前,泥螞是作為一種“零食”存在的,把炸熟的泥螞曬干,用木棍類工具輕輕敲打,外面的薄皮碎開,用簸箕扇凈,留下的就是泥螞干。再用新鮮向日葵葉子圍成碗狀,抓一把泥螞干放在葉子中,然后就可以拿著“小零食”去和朋友們聊天了。

如今泥螞也變成稀罕物了,即使市面上有賣的,想買還得趕大早,否則就只有去酒店吃的份了。

然而在酒店里,也未必能吃上本地產(chǎn)的泥螞,除非酒店有地地道道的本地漁民供貨!

末 貨

末貨其實是一種很小的蝦仔,現(xiàn)在俗稱“納米蝦”,多見于棘洪灘、上馬、河套、紅島一帶,青島的其他地方則少見,加上個頭極小,在市面上銷售時,多被人誤認為蝦醬。

“海西的末貨,越小的越貴。”因為數(shù)量少,末貨在市場上很難買到,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市區(qū)的有錢人常托人到前海西買末貨。在當?shù)孛糠昴┴浬习?,海貨販子立即搶購一空?/p>

新鮮的末貨以白色為佳,隨著上岸的時間延長,末貨的顏色會隨著溫度的變化而成紅褐色,這是它開始變質(zhì)的原因。

新鮮色白的末貨,人們大多以鹽水煮食,用蔥白挑之食用;色澤變紅的,可以用作炒雞蛋或者加鹽腌制后發(fā)酵作為蝦醬食用。

海沙子

青島人吃蛤蜊那是出了名的,但還有一種很小的“蛤”說起來未必都認識——海沙子,主要產(chǎn)自環(huán)膠州灣河套沿岸的泥灘,紅島四小海鮮之一,因營養(yǎng)價值高數(shù)量少現(xiàn)成為各漁家酒店的招牌菜。

海沙子學名“蘭蛤”,身體幼小只有0.3厘米左右,故又稱“珍珠蛤”和“納米蛤蜊”。海沙子口味鮮嫩,不僅蛋白質(zhì)含量豐富,還含有豐富的無機元素,在重視保健的今天,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

像蛤蜊一樣,海沙子也有外殼,薄薄的,但個頭太小去皮不易,捕撈后,漁民們多回家煮熟,去殼后才拿出去賣。嚴格說,市面上賣的是海沙子肉。

海沙子在吃法上有很多,可以涼拌,可以燉豆腐,還可以加入玉米面做糊糊。沿海居民最常見的吃法是做湯。將拉瓜切成塊狀,加海沙子肉一起馇湯,配上一碗小米燜的干飯,鮮香無比。以前沒有大米,漁民只能吃小米干飯,吃一口干飯喝上一口海沙子湯,只有這樣吃才覺得“對味”。

在如今的紅島一帶,但凡上了年紀的老人,說起這種吃法都記憶猶新。而海沙子餅曾被視為奢侈吃法,現(xiàn)在已成為各大漁家酒店的招牌菜,價格不菲。

黃鯽子魚

“椿芽冒,黃鯽到;煎著吃,滿嘴香;拌著吃,鮮倒人。”這句順口溜描述的是黃島區(qū)瑯琊灣出產(chǎn)的一種小魚,名叫黃鯽子魚,當?shù)厝擞址Q其為“黃剪子魚”。

以前漁民們吃黃鯽子魚就是用花生油煎一下,再用單餅或者煎餅卷著慢慢品味。而這樣的場景如今已經(jīng)見不到了,隨著黃鯽子魚產(chǎn)量銳減,現(xiàn)在基本都被一些海鮮酒店收走,百姓的餐桌上已難得一見。

西施舌

西施舌,別名車蛤、土匙、沙蛤,為蛤蜊科動物。這種非蜆非蚌的貝殼類,呈厚實的三角扇形,小小巧巧的,外殼是淡黃褐色的,頂端有點紫,打開外殼,就有一小截白肉吐出來。因那貝殼被打開時,吐出的白肉象是一條小舌頭,不免令人聯(lián)想多多,故名“西施舌”。

西施舌是島城一種傳統(tǒng)名貴海鮮,與海參、鮑魚并稱為“海中三珍”。近年由于產(chǎn)量驟減,漁業(yè)部門采取了多項保護措施,2012年,“泊里西施舌”被批準為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文學大師梁實秋的散文集《雅舍談吃》寫道:我第一次吃西施舌是在青島順興樓席上,一大碗清湯,浮著一層尖尖的白白的東西,初不知為何物,主人曰乃西施舌,含在口中有滑嫩柔軟的感覺,嘗試之下果然名不虛傳。個性浪漫性優(yōu)雅的郁達夫,也被西施舌的美味折服,曾在1936年專門撰文寫道:西施舌肉色白而腴,味脆且鮮,以雞湯煮湯適宜,實在是色香味形俱佳的神品……

責任編輯:韓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