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餐小哥:我沒那么著急吃飯,送餐路上請安全第一。如果超時可提前按已送達,或與我聯(lián)系。辛苦了,謝謝你……”近日,網(wǎng)友@古典在微博中曬出了一張外賣訂單,因訂單中的備注十分暖心而受到網(wǎng)友關注。圖片發(fā)出后,網(wǎng)友們紛紛為這份相互體諒點贊。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哪怕他只是一個送外賣的小哥,可以說,這正是新聞中這張外賣訂單得到網(wǎng)友熱捧,一夜刷爆微信朋友圈的根本原因。而網(wǎng)友之所以紛紛為這份充滿體諒、倍感暖心的外賣訂單點贊,除了感動于這位消費者的體諒意識,顯然還隱含著自己也希望能夠被別人、被社會、被世界給予更多體諒與寬容的心理期待。
所以說,學會體諒別人,應該成為現(xiàn)代人一種必備的素質(zhì),也應該成為我們每個人的一種內(nèi)在自我要求。體諒別人的背后,其實意味著很多東西,比如寬容,比如理解,比如設身處地,比如換位思考等等。是人就會犯錯誤,有失誤,更別說很多時候是我們無法抵御和改變的外力,導致結果違背了我們的初衷,就像每一位外賣小哥都希望把外賣按時準點送到客戶的手里,但是路上突然遭遇的堵車,總會讓這種初衷化為泡影。
這種時候,他們最為渴望的就是客戶的體諒、寬容與理解,最擔心的就是客戶的投訴、抱怨和惡評。那么把外賣小哥換成我們自己,也是一樣的道理,因為即便我們從事的不是服務行業(yè),但也同樣存在因為主客觀原因而導致無法完成既定的任務和目標,無法履行對別人承諾的情況,這時候我們同樣需要別人的體諒與寬容。為此,我們首先需要學會體諒與寬容別人,當其成為每個人的一種外在素質(zhì)和內(nèi)在要求,則我們才有希望活在一個寬松、自如的職場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當中。
尤其是當我們身處一個節(jié)奏快、壓力大的社會環(huán)境下,能夠體諒別人就更加顯得難能可貴。反之,不懂得體諒與寬容,動輒得咎的結果就是互相傷害,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實在是太多太多,不勝枚舉。而在這樣的社會環(huán)境下,“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將成為一種奢望,而“寬以待己、嚴于律人”,則會成為一種“新常態(tài)”,人與人的關系必然充滿了緊張,甚至說彌漫著暴戾。
當然了,體諒亦有限度,寬容不是縱容。正如這位留下“最暖心外賣訂單”的消費者所說,如果遇到服務不到位,外賣小哥“惡意遲到”,那么自己也會通過投訴等方式維權。這說明,別人可以體諒我們,但我們也不能辜負甚至是透支、利用別人的這種體諒,把其當成是犯錯偷懶不作為的借口和理由,畢竟在體諒之外,還有規(guī)則,還有法律。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