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看到一個案例。媽媽們引起廣泛討論,先讓我們回放一下這個案例。
一位媽媽帶著4歲小女兒在公園玩,小女孩在草地上奔跑,孩子一邊跑一邊咯咯笑著,突然一聲呵斥:“小妞,走開,不要擋住我們的路!”小女孩還未反應過來就被3個小男孩推倒了。
小女孩爬起來,看書的媽媽聽到吵鬧聲抬起頭看,但沒有走過去,旁邊的一個阿姨說:“你女兒被欺負了,你不過去幫忙?”
“不用,我相信我的孩子能對付得來!”不理會旁人吃驚的表情,媽媽靜靜的看著幾個爭吵的小孩。
小女孩見媽媽沒反應,當三個小男孩又想推自己時,小女孩大喝一聲:“你們給我住手!我可以寬容你們剛才的無禮,但是如果繼續(xù)無禮冒犯我,我發(fā)誓一定會反擊的!但如果你們肯跟我一起玩,我將我兜里面的糖都分給你!”沒一會,4個小朋友就開始在玩老鷹捉小雞了,玩得不亦樂乎!
原來,這個了不起的媽媽從孩子很小時,就開始讓孩子自己嘗試應對各種麻煩,只要沒發(fā)現(xiàn)真正的危險因素,媽媽一般不插手。
媽媽們看完之后很激動,討論的熱火朝天。
海鮮媽媽:我見不得自己的寶寶被欺負的,如果讓我看到,見一次打一次,非要把這些小混混打走。
小見麻麻:我覺得讓孩子自己處理比較好。如果是我,我就會讓寶寶自己處理,她隨便怎么處理都是她自己的選擇,我要做的就是旁邊看看,暗地保護就可以了。
可兒媽咪:怎么可能眼巴巴看著自己的孩子被欺負呢,四五歲的小孩子會處理什么啊,當然是把她趕緊帶走啊,不跟這些亂七八糟的孩子玩,我們家是小公主。
面對自己的孩子被欺負或者可能被欺負,有些家長選擇的可能跟海鮮媽媽一樣,替孩子出頭,可是,你的這種替孩子出頭,恰恰害了孩子你知道嗎?
因為,你不可能幫孩子打一輩子壞蛋啊。
而孩子因為你的強出頭,會有兩種性格造就,要么變成膽小鬼,事事找媽媽,要么變成暴力狂,事事用拳頭。
你真的覺得你做對了嗎?
逞一時之勇,就是對孩子最好的?
小見麻麻的做法顯然理智的多,可是,又有幾個家長能做到如此寵辱不驚淡定自若的對待孩子面臨被欺負的情況呢,多數(shù)家長可能就惹不起還躲不起嘛,都像可兒媽咪那樣帶著孩子走掉。
可是,你能遇見幾次,躲掉幾次,孩子在自己面對事情的時候,能像你一樣,強勢快速的躲掉嗎?
躲,真的能躲得了一生嗎?
所以,面對孩子被欺負,唯一最好的方式就是讓孩子自己解決,你不摻和就是幫了孩子,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你得學會讓孩子自己處理問題。只要不是別人拿著危險器具威脅孩子人身安全,媽媽們大可坐在一旁安靜等待孩子自己處理問題,因為那是孩子走向長大走向成熟的必經(jīng)之路。
幫孩子打架的父母不是好家長,因為可能小朋友們只是一起玩游戲,但你摻和進去就真的成了打人事件,還會讓雙方父母起沖突,成為社會話題和成人暴力事件,讓孩子成為一個用拳頭解決問題的孩子。
我身邊就有這樣一個孩子,從小就是帶著疤痕過日子的,因為他經(jīng)常跟別人打架,而他的爸爸也為他撐腰,只要有空,就跟他一起去圍攻和打別人,這使他人生的一段很長時間里,以打架斗毆為樂趣,所以,他初中沒畢業(yè)就被趕出了學校。
那么,究竟怎樣的做法更適合我們的家長呢?
那就是當個懶爸爸或者懶媽媽,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只有這樣,在孩子成長路上,才能學會怎么長大,如何跟人交往,如何跟小朋友們正確相處,這都是孩子成長路上需要自己面對的問題。
1、學會讓孩子自己長大,而不是拔苗助長,或者橫豎阻攔,你的幫忙都是幫倒忙,不如放手給孩子自己處理。
2、如果孩子跟你求助,你要試著鼓勵孩子,或者跟孩子討論如何阻止打人事件的發(fā)生。
3、讓孩子變得強大,學學跆拳道或者武術,讓孩子能夠有自我保護的能力,也讓孩子更加自信。
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是家長們在幼兒時期必須要做的一個課題,否則孩子長大了再去扶正,那就已經(jīng)很困難了。
當然,如果你發(fā)現(xiàn)你的孩子經(jīng)常在學校里被欺負,那你也要認真對待,因為,學校也是個小社會,如果你的孩子沒有辦法在學校里立足,那么至少說明孩子無法融入學校生活,沒有辦法搞定同學間的人際關系,或者孩子比較膽小怕事,害怕被人欺負卻又無力反抗,這些情況發(fā)生的時候,家長們就需要陪著孩子梳理梳理問題所在。
1、問清楚,看明白,找到病因,對癥下藥。幫著孩子找出為什么被欺負的原因,是別人挑軟柿子捏呢,還是孩子自身有問題呢,如果是自己孩子做的有問題在先,那么,就要好好考慮清楚并幫助孩子解決這個矛盾點所在了。
2、適應環(huán)境,不逃不避。讓孩子學著適應環(huán)境,而不是動不動就要退學轉學或者逃學來躲避問題,真正的成長,應該從學著怎么適應環(huán)境入手。
3、有時做個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設身處地的從孩子角度出發(fā),可以嘗試跟孩子當個好朋友,傾聽他們的問題,理解他們的心情。
4、讓孩子快樂起來,不抱怨,不自私。大人們的言行總是影響孩子,如果你就是個整天抱怨臉上從來沒有微笑的家長,那么孩子可能也會沿著你這條路越走越遠,不如簡單一點,還給孩子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