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真情在線63號客服代表為您服務,請問有什么可以幫您?”青島市12319服務熱線管理中心的電話鈴聲此起彼伏,話務員們忙著接聽市民打來的熱線電話。1996年出生的常虹就是其中一名成員,她也是中心年紀最小的話務員。年紀雖小,她卻總是能用甜美、溫婉的聲音化解市民心中的怨氣,幫助市民很好地解決問題。昨天,記者來到熱線管理中心探訪90后話務員的工作狀態(tài),聽她講述工作中遇到的酸甜苦辣。
早上7:00走進辦公室先整理儀容
清晨5時,大部分年輕人還都在夢鄉(xiāng)里,1996年出生的常虹卻已從被窩里爬起來,洗漱打扮完畢,準備乘公交車,前往沂水路上的12319服務熱線管理中心。平時是早上7時正式上班,工作3年來她已養(yǎng)成提前半個小時到單位的習慣。走進辦公大樓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對著熱線管理中心門口的鏡子整理儀容。“就算是在家里整理好了,路上頭發(fā)也容易被吹亂,所以還是要好好整理一下,這樣才會有一個好心情。”常虹告訴記者,熱線管理中心的辦公室內,每個辦公桌都用藍色的格子隔開。一臺電腦、一部話機、一面微笑鏡,就是話務員的舞臺。
上午9:00接聽熱線先說“您好”
“您好,真情在線63號客服代表為您服務,請問有什么可以幫您……”桌子上的話機響了起來,常虹熟練地接起了電話。有名市民反映家中自來水表損壞的事情,常虹用甜美、溫婉的聲音,仔細詢問核實市民的家庭住址等信息。等市民掛掉電話后,她再將剛才記錄的信息,上傳到系統(tǒng)里面。
記者采訪時留意到,常虹接聽電話時,使用頻率比較高的基本上都是 “您好”“請”“抱歉”“對不起”“讓您久等了”等詞句。“禮貌是我們接聽電話時,要達到的最基本的要求,這些禮貌用語都要熟記心中,隨時使用。”常虹告訴記者,接電話的間隙,她還不忘對著微笑鏡笑一下。偶爾,她還會咬住筷子,對著鏡子練習微笑。“我們真正微笑了,電話那頭的市民才有可能感受得到。”常虹介紹說。
上午11:40不到20分鐘吃完午飯
“平時的話一天能接100多個電話,基本上都是供水、供熱或者是古力井蓋損壞的問題。”常虹告訴記者,有時碰上突發(fā)事件,她們的熱線電話就會忙得不可開交。春節(jié)前的一次寒潮,讓很多居民家中的自來水表凍壞,熱線管理中心的電話量暴增。敲著鍵盤、看電腦屏幕,跟市民通電話幾乎要同時進行。“基本上掛斷一個電話,接著就會有電話打進來,根本就沒有休息的時間,有時連喝口水的時間可能都沒有。”常虹介紹說。根據(jù)排班表,她被安排在上午11時40分吃午飯,吃飯的時間只有半個小時。常虹跟同事步行到了單位食堂,用了不到20分鐘便吃完飯,回到了熱線管理中心。
下午2:00遇到抱怨學會換位思考
下午2時左右,常虹連續(xù)接到了反映古力井蓋損壞的熱線,一名市民還向她抱怨了起來。無論這名市民如何抱怨,常虹都是耐心地傾聽,回答問題也都會使用禮貌用語。“每天都會接到大量的電話,碰到有人抱怨確實是難免的。”常虹說,有次她還因為市民的抱怨而委屈得哭了。“過來工作第三個月的時候,有戶居民家的自來水管漏水,登記完信息后,對方執(zhí)意要我告訴他什么時間能夠去維修,但這個時間話務員是很難掌握的,安慰了很長時間對方才掛斷了電話。”常虹告訴記者,那是她第一次因為工作哭泣,也是唯一一次。她告訴記者,開始時她對居民反映的情況還會有些抱怨。時間長了,她也慢慢學會了換位思考,設身處地地從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
夜幕漸漸降臨,時鐘不知不覺轉向了傍晚6時。忙碌了一天的常虹和同事們收拾好自己物品準備下班,交班過程顯得格外安靜。上班時說話比較多,為了保護嗓子大家下班時都盡量少說話。她們要把最“美”的聲音,留給需要幫助的市民。“大家下班時說話不多,但不代表相互之間的感情不好。”常虹介紹說,在心里她早已把團隊的每名成員當成了自己的家人。業(yè)務上遇到問題可以相互探討,生活中遇到問題也可以相互幫忙。
這些孩子不簡單
“印象里90后的孩子經(jīng)常會被貼上叛逆、自我的標簽,可我們這里幾名90后話務員的表現(xiàn)卻讓人感覺眼前一亮。”青島市12319服務熱線管理中心主任王春梅介紹說,目前熱線管理中心有90后話務員7人,幾乎每個人都是中堅甚至骨干力量。“這群90后的孩子是中心的新鮮血液,她們成長比較快,很多東西一教就會。我們經(jīng)常會聽這些話務員的錄音,這幾名90后的孩子聲音真是很甜美。”熱線管理中心副主任姜玉告訴記者,常虹參加工作的第一年就獲得了青島市職業(yè)技能大賽客服代表崗位的第二名,1991年出生的逄倩倩則多次被單位評為“金牌客服代表”。
請你講述身邊的90后故事
90后群體曾被冠以各種各樣的稱號,如今他們很多人已走上了工作崗位,甚至成為了單位的骨干力量。如果你身邊也有這樣精彩的90后故事,可以撥打早報熱線82888000,也可以通過“青島早報”新浪官方微博或早報微信公眾號(qdzaobao)給我們留言。記者 王世鋒 楊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