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劣情緒是一種非常糟糕的體驗,它總是會突如其來地降臨,打我們個措手不及,我們無端地焦慮、憤怒、無助、無力、無望、羞愧、壓抑,任何一種情緒一旦失控,爆發(fā)力都是巨大的,容易蔓延出去,引起跟身邊的人的爭吵、控訴,責怪他人或者自責。
這時候,我們需要保持一些自控力,啟動惡劣情緒緊急預(yù)案,小編總結(jié)了一個預(yù)案口訣:內(nèi)穩(wěn)外聯(lián)三思。
一、內(nèi)穩(wěn)
1. 接受。
在我們的文化或所接受的教育里,惡劣情緒是不合理甚至讓人羞愧的,無立足之地,恨不得趕盡殺絕,但是,小編告訴你,這是錯誤的認知,一個人想沒有惡劣情緒是不可能的。
釋迦摩尼經(jīng)過了對生老病死的痛苦體驗才成佛,唐僧也是經(jīng)過九九八十一難才取到真經(jīng),吾等凡夫俗子,不必成佛,但是可以跟隨佛的腳步走在成佛的路上。
不必以一種消除的態(tài)度對待惡劣情緒,留給它存在的空間,它是你的一部分,就像個敗家子一樣,你不能因為不喜歡就把他一刀給殺了。承認惡劣情緒的存在,等著它經(jīng)過一個事件必然的周期:誘發(fā)、發(fā)酵、消亡。相信它會過去的,事情總是會翻篇的。
2. 防止戰(zhàn)火蔓延。
惡劣情緒帶來的負面體驗往往把我們帶到一個難以忍受的臨界點,我們急于想抓住什么東西把它傳導(dǎo)出去,比如想抓住身邊的人來尋求幫助。這時候你得意識到,你能就事論事還是想通過遷怒、發(fā)火、責備他人的方式來傳導(dǎo)?
如果交流方式會導(dǎo)致爭吵,小編建議先自己靜一靜,否則的話于事無補,把自己的負面情緒帶給別人,不管對方是誰,都是一種類似于去別人家客廳拉屎的行為,侵犯了他人的疆界,是一種心理學(xué)上的不道德,況且還會引起連鎖的負性反應(yīng),導(dǎo)致更多的問題和糾紛,百害而無一益。
這是個基本功,其實能做到這點已經(jīng)具備較為成熟的人格了,但旁觀身邊的人,去別人家客廳拉屎的行為大量存在,所以心理學(xué)普及和應(yīng)用的推廣還任重道遠。
二、外聯(lián)
1. 向外疏導(dǎo):讀書、出汗、扔?xùn)|西。
如果愛好讀書,不妨讀讀書,如果愛好運動,不妨出出汗,如果沒什么愛好,去做一些想了很久但是因為繁忙始終沒能開始做的小事情,反正這狀態(tài)也無法正常工作學(xué)習,不妨騰出這時間來完成一些未竟的想法。如果實在是沒啥動力,就把一些想扔而舍不得扔的東西扔掉吧。小編也不解釋為啥了,神奇之處在于絕對有效!
2. 你不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尋求親密的人的幫助。
梳理一下自己的思路——注意,是思路!不是情緒。不是我很煩,我有無名火,我想打人的情緒(可以打沙袋,不要打人)。
想想是什么事件引起你感受不好,自己應(yīng)該承擔哪些部分,他人可以承擔哪些部分,親密的人做一些什么力所能及的事情會讓自己感受好,那就溫和而堅定地告訴對方:我感覺很不好,請你給我消化的空間,如果你抱著我,或者陪著我的話,我就會好很多。大多數(shù)時候,我們只是需要被理解就會緩解很多,這樣的要求也不過分,對方肯定也愿意去做,只要我們的方式?jīng)]跑偏。
三、三思
1. 延伸視角和空間來考慮。
我們的焦慮、恐懼、無助、無望、無力、羞愧感來自于早期的匱乏,我們也在不斷地喪失某些很在意的東西而沒能跟它們說再見,所以總是欲求不滿。這是生命存在的一個必然,我們總是在失去,失去時我們在成長。
站到人生終點的角度回望,這點事兒還是事兒嗎?死亡之所以讓人恐懼,是因為那是一種虛空,一種毫無鏈接的狀態(tài)。有一個調(diào)查是這樣的:你如果去一座孤島,你是選擇自己一個人去還是帶著你的仇人去?百分之八十的人選擇了帶上仇人一起去。因為,即使是仇恨,也是一種實實在在的鏈接,而這種鏈接,表明你的存在。
站到存在價值的角度俯視,這點事兒還那么大嗎?要做的事兒太多了,局限于此值得嗎?你是愿意在一堆屎里費時費力地不停攪動,還是愿意去聞聞玫瑰花開看看鶯飛草長?
2. 從惡劣情緒中找價值。
每一次與惡劣情緒的共舞,都是一次錘煉、一次修行、一次重新認識自己的機會、一次改變的起點。
面對問題我們有很多應(yīng)對方式:鉆牛角尖、必須一爭高下論個輸贏、爭吵發(fā)泄……除此外,有一種方式叫轉(zhuǎn)化。
沒有什么事是固定不變的,改變的契機無處不在。你要躲在殼里不出來,誰也拿你沒辦法。有個可能性是,你可以出來走走,而且行走的方式不計其數(shù),蝸牛爬不也爬上高枝兒了嗎?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